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院与亚太中慧集团合作成立中慧农牧科技学院 学院与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公司合作成立益生农牧科技学院 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

    近年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为适应畜牧行业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成才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学院被确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适应现代畜牧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学院成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成立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形成学院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业小组具体实施、有关部门与企业密切合作的管理机制,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有序推进。

    校企协同构建“三通、三联”育人机制。在办学实践中,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及时研讨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和行业信息,实施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互聘互兼制度,推动校企资源融通共用,构建政策沟通、人员互通、资源融通的“三通”融合机制。开展合作办学,构建联合招生招工、联合人才培养、联合推进就业的“三联”双主体育人机制。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校企组建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小组,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等系列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价配套制度,形成评价过程规范、标准明确、形式多样的“多元参与、分项评价、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学徒、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分项评价”,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课堂考勤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评价;在学生(学徒)专业核心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岗位学习考核;在道德品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学徒)学业成绩、岗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性出徒评价。及时收集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培养企业等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反馈,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持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和育人质量。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奠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坚实基础

    学院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统筹校内校外资源,校企共建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服务职业基础能力培养,打造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畜禽解剖生理、动物病理检验、畜禽场环境监测、智能设施设计维护等10个技术技能训练中心,融合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动态环境建模等虚拟仿真技术,解决实验操作环节中的难点、痛点,满足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能力培养的需要。

    服务岗位专项能力培养,打造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校企共建蛋鸡、肉猪、肉鸭、奶牛、肉羊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职场实景”,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培养岗位专项能力,满足专业模块课程教学的需要。

    服务岗位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打造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校企联合,整合资源,建设现代养猪、养禽、养牛、养驴、畜禽饲料等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生猪养殖典型工作学习岗位,与益生股份种畜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种禽养殖典型工作学习岗位,合作开发岗位课程,培养学生岗位和职业综合能力,满足岗位学习和顶岗实习教学的需要。

    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打造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共建畜禽生产、动物病理检验技术等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共建饲料安全检测技术等市级重点实验室、职业名师工作室、岗位专家工作室等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根植畜牧业,聚焦动物精准营养、智能养殖、环境控制、疾病防控等技术,带领学生“研中学”“练中学”,提升科研能力;建立鲁台青年“双创”中心、牧谷星空大学生众创空间,通过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激发创新创业意识,积累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共建特色二级学院,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实

    选择行业的“头部企业”,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按照“有合作积极性,规模大、人才需求大,技术、设备、管理先进”的标准,选择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益生种畜禽有限公司、山东新凤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头企业,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企业精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校企共建特色二级学院,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双方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以设备、场地、师资、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投入,校企一体化共建特色二级学院,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立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参与的理事会,组建承担招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职能的学院组织机构,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高层决策、中层组织、基层执行”的议事决策制度,保证二级学院的有效运行。

    建章立制,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制定特色二级学院章程,建立理事会议事制度,保障办学理事会有效运行;建立招生制度,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建立学生管理制度,施行校企双方联合管理;建立“1+N”师傅管理制度,保障岗位学习、培养的实施。依据制度,学校教学、招生、学生管理部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双主体育人,保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就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校企合作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岗位课程、师资配备等标准,形成系列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学院与企业依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学徒双重身份”核心要素,体现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特征,通过“专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建构→教学标准编制”路径,制定畜牧兽医专业(养禽与禽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专业(养猪与猪病防治方向)、动物医学专业等专业教学标准。

    制定岗位课程标准。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及未来几年人才发展规划、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可行性调研情况等,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确定畜牧兽医专业(养禽与禽病防治方向)实践教学岗、畜牧兽医专业(养猪与猪病防治方向)实践教学岗、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岗,分解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结合岗位职业标准,协同制定岗位课程标准。

    制定师资配备标准。结合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情况,确定师资配备标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教学,每门课程配备专任教师一名,其中部分专业能力课程由企业导师(师傅)任教;企业岗位课程教学,每3—5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一名、企业导师(大师傅)一名。结合企业岗位特点及企业技术人员分布和工作职责,实施“1+N”企业导师(师傅)团队组建模式,即每3—5名学徒为一个学徒小组并配备一名大师傅,一名学生(学徒)配备多个岗位师傅(教练),徒弟轮流带、轮流训。

    确定校内导师标准。校内导师应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遵守学院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业务基础扎实,熟悉任教课程涉及的岗位对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教学水平高且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确定企业导师(师傅)标准。企业导师(师傅)应为从事本行业工龄5年以上且年龄25周岁以上的企业正式员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业技术资格等级;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工作积极,具有奉献精神,能服从学院和企业管理,遵守企业和学院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有较丰富的岗位教学与管理经验。

    制定出徒标准。校企双方根据《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应现代学徒制专业涉及的岗位,制定每个专业(方向)的出徒标准。

    探索实践,创建“双元育人、工学融合、能力递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四阶段递进式教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