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精准施策 培养优秀土建类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江苏篇)

    近年来,高职学院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普高统招、提前单招、“3+3”中高职分段培养等多种形式。多样化的生源,既利于推动中高职协同发展,又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对高职土建类专业来说,存在招生规模大、就业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类为例,学生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就业,就业单位既有特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按岗位选人、中小企业一般按专业选人。学生入学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针对企业的多元需求,传统的“大一统”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由此,为了确保每名学生达到培养要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不同生源类别、学生实践需要大量岗位等问题,多维发力、精准施策,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以引领产业转型、提供多样化成才路径为目标,构建“综合能力+专项能力”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专项能力,促进学生与职业有关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培养路径,递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确保“生手”能变成“能手”,创新核心能力评价机制,实践常态考核,核心能力人人过关,守住专业技能底线,解决了学生基础不一、发展多样,企业需求多元、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等教学难题,切实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适应性。

    针对不同生源类别

    针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数学、外语、建筑力学等对知识基础要求较高的课程,制定了3个层次课程标准,安排3种教学内容,实施3种考核要求。

    针对学生实践需要大量岗位

    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校企共建8家企业学院,共同投入人、财、物等办学资源,企业提供企业课程、实践平台、就业岗位,有效满足了学生实习、就业的岗位需要,为年轻教师提供有岗位、有责任、有酬劳、有团队的实践场所,组建了有生命力的校企教学混编团队。

    针对企业多元需求

    建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包含BIM技术、装配式技术(PC)、机器人应用、项目工程师、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等6个专业方向,每名学生在大二阶段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企业需求选修1—2个专业方向。构建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课程体系,既为学生进入大型企业扫清障碍,又为学生进入中小企业留有可能,同时把行业中的新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不仅增加了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而且引领了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课程种类多、方向多

    满足学生跨方向、多方向选课,适应自主学习需要,建成了“国家—省级—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网络体系和教材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搭建了优质平台。

    针对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需求

    依照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结构不变、学习难度逐步递增、学生自主能力逐步增强的原则,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贯穿3年形成“循序渐进、分段实施、递进提升”的培养路径。

    针对课程考核需要

    建立标准化考核题库,采用会考、约考、多次考等多种形式,形成常态化考核机制,理论考核学生随机组卷进行考核,技能考核按技能项目逐个进行。对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进行补修,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约考,依次进行直到通过为止。

    针对创新创业能力需要

    加大学生社团建设,明确学生工作职责,并在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激活学生社团堡垒作用,通过专业教师、学生中的能手,推动专业社团开展技能培训、技能考证、专项比赛、创新活动等工作,让其焕发活力。学生在社团中不仅学到了技能,而且提升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也为未来就业创业积累了经验。

    针对青年教师实践经历不足

    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学校教师进站提升职业技能,教师在企业工作站有岗位、有任务、有酬劳,并且进站教师在学校仍然享受同职称教师的基本绩效,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进站的积极性,企业教师工作站确保了教师实践的效果。

    针对学校教学中“情境”不足

    与深度合作企业共建“场校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学习,实现教学环境与工程现场对接。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为新时代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土建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本土实践范式。(孙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