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而生多元发展 独树一帜开创未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好的教育令人求真、向善,激发人的潜能,让人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以健康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以下简称“梧桐湖学校”)是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政府部门、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自2014年建校以来,学校逐步确立了“顺生教育”思想下的办学理念——顺应天性、多元育人,不断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关心教师的职业幸福,关注家长的殷殷期待,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让学校在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精致管理 

    奠定“顺生教育”之基

    作为一所新型乡村学校,为了把实现办学愿景的规划具体优化为实践过程,梧桐湖学校首先从制度建设和精致管理入手,为“顺生教育”的有序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了“顺生教育”管理体系,依据学校《章程》,从教师发展、教育教学常规、学生成长和生命安全、校产配置、财务开支等方面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评价体系,编辑成《“顺生教育”工作指南》。

    与此同时,学校在具体实践中实行岗位责任制,采用规范管理与现场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双轨并举”策略,实行行政点、线、面职责制与学科教研组、年级综合组相融合的扁平式管理,通过实施激励性评价,学校已经形成了有规可循、有制可依、各负其责、合作互助的正向生态链。

    常规教学管理日趋完善。学校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利用学期初、期中、期末和每周一次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对日常教学中的备、教、批、辅、测、研、思诸方面进行督导,在“量”与“质”上做到精细化、量表化、数字化、层次化。

    课堂教学常规日趋常态。一是抓实常规备课,实行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强调超周备课,注重二次备课,重点检查教学重难点的精准把握、突破策略的过程实施和学法指导;二是集聚课堂教与学过程中双方能动性的发挥,促进互动互辅、共生共赢,落实新入职教师的“三课”制度(上岗入门课、组内研究课、学科过关课);三是利用教学教研服务指导中心下一线督查,强化作业管理,抓实落细学科作业的分层设计、分层练习、分层达标;四是实行行政领导蹲点“听课观班”抽查制度。

    学科课堂教学精进有效。学校在引领教师应用研究成果“信息技术支撑互动生成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先认同模式、试用模式,再走出模式、创新教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坚守以生为本、因“层”施教的原则,让课堂教学主导和主体平等互动、相吸相融,实现课堂教学的有趣高效。一至六年级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及基本学业实情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质疑解惑的教学流程。七至九年级着力推进“分层分类”教学,采用让能“飞”的学生“飞”、能“跑”的学生“跑”、能“走”的学生“快走”并推着“走不动”的学生前行的教学管理步骤,引导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

    文化引领

    丰富“顺生教育”载体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优秀的文化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不仅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正向磁场,也是学校所处地域的文明引领和文化“绿洲”。在梧桐湖学校,文化建设是实施“顺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此过程中,学校师生着重抓“六个载体”。

    一抓理念载体。从校训、校歌、校徽、教育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等层面,体现办学的育人取向,反映校长在文化育人中的核心教育理念。

    二抓环境载体。在办学的理念和宗旨下,将学校模拟成“顺生新城”。把学校的校舍分别命名为好学会学的“知明楼”、以德示贤的“知贤楼”、以学践行的“知行楼”、健体立志的“知毅体育馆”、戏水遨游的“知远游泳馆”、品味成长的“知味坊”。这“三楼”“两馆”“一坊”分布在花木成趣的园林式校园新城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进入新城学习的新奇,令师生心旷神怡,激发师生内心想要改变的冲动。

    三抓活动载体。在文学艺术节、体育节及创客、科技等多彩活动的实施中逐步积淀,形成校园特色文化。

    四抓教学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自主研学,互动生成”;在常规教学管理中要求做到“一明确”“二注重”“三统筹”“四落实”“五引导”,让学科育人形成生命自觉。

    五抓制度载体。在实施科学严谨管理体系的同时,采用规范管理与现场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让原来的枯燥管理变得有情有趣,形成宽松、和谐、民主、公平、友爱、向上的良好态势。

    六抓行为载体。把校风、教风、学风三位一体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创建了“勤学雅行”班级文化,构建了“勤学雅行”的“三制”“三自”“三能”班级管理模式。

    课程建设

    诠释“顺生教育”内涵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根本转变,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变“讲堂”为“学堂”,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碰撞和成功的快乐,梧桐湖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学校主张“学科课程为学生追求梦想固本强基,校本课程为学生实现梦想插上翅膀”的基本思想;以生态性、趣味性、实践性为课程开发根基,以教师、学生为课程开发主体,立足于自主性选择、个性化成长、综合素质提升的学生发展需求;秉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助孩子梦想开花”的理念,构建“一主线”“三维度”“三面向”“五领域”的“顺生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一主线”即课程建设要始终服务于梧桐湖学校“培养优质世界人才”的育人目标;“三维度”即“我与自身”(教师的特长)、“我与自然”(绿色生态研学园地)、“我与社会”(法制、安全、行为习惯);“三面向”即面向全体、年级、个体的基础类、拓展类课程和素质提升类的跨界综合课程;“五领域”指每一门课内容都渗透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体艺心身、国际视野、综合实践5个领域。

    减负增效

    保障“顺生教育”落地

    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从领导到教师迅速行动,推出压减作业时长、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后服务等一系列重磅举措,从课堂效率、学科作业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努力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五项管理”真抓实干出长效。学校出台系列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组织召开“五项管理”专题系列研讨培训会,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协调,重视对家长的宣传指导,对照细则进行自查自纠,于“小切口”处行“大改革”,做实、做细每一条细则,形成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

    校本研训聚焦课堂提实效。一堂好课的背后是一群教师的集体智慧:一是通过集体备课,架构大单元教学知识体系,架起知识与素养的桥梁;二是开展课堂观察,收集互动课堂的相关数据,寻找课堂增效的生长点;三是组织集体研讨,聚焦典型问题,互学互研,精准施策,实现教师团队同步成长。

    特色课程激发兴趣促高效。学校把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后延时服务进行整合,分人文、科学、艺术、健康四大模块,开设了学科拓展、经典“悦”读、劳动实践、科学探索、艺术创造、体育健康等系列社团活动,打破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采取“大走班”的形式,自主选择课程,实现“顺生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多元发展目标。

    多元评价

    升华“顺生教育”主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也逐步发生变化。评价学生不再只看一张试卷上标注的红色数字,而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让师生在多方面同步发展。梧桐湖学校利用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提供的“一平台”“两系统”,构建了校园网络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学校自主创建了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搭建家长和教师相互沟通、增进理解的平台,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学习的优势凸显了出来。学校还利用电子班牌设计了“顺生灵桐”评价体系,本着全面描绘学生成长全过程,公正、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学生、班级、教师、家长4个角度来制定评价清单:

    一是学生综合评价包括5个维度:道德品行——“悠悠”,学业水平——“越越”,身心健康——“欢欢”,艺术素养——“乐乐”,社会实践——“创创”,采取定时评价与随机评价的方式,根据记录每班每月评选出10个“灵桐之星”,每学期评选5个“特别之星”。二是班级综合评价包括4个维度:教育常规、学生创意、文化亮点、特色增值。三是教师综合评价包括3个维度:职业精神、专业技能、育人效益,评价结果与月评和学期评绩效相对应。四是家长综合评价包括两个维度: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对孩子的关爱与陪伴,根据评价结果每学年表彰一次,由学生给自己的家长颁发证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