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强基层 轻装奋进新时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效果提上去,数量降下来。

    2021年,列入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共47项,比2018年的近900项减少94.8%;各省区市年度计划共1184项,比2020年减少17.4%。

    ——守牢精文减会硬杠杠,杜绝文山会海。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民俗一条街上还有不少白色垃圾,花坛景观参差不齐,每天来的几百名外地游客看了怎么想?”在一个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一名党员对支部书记提出批评意见。

    务求实效讲实事,杜绝“一团和气”“走过场”。这场组织生活会,是各地精文减会、转变会风的缩影。

    告别文山会海,激发干事热情。

    “现在县里开短会已经成为常态,领导讲话就说怎么抓落实,这种会管用”“过去70%时间泡在文件会议上,现在70%时间往村里跑”……基层干部的话,道出他们所感受的喜人变化。

    ——聚焦基层所想所盼,推动实际问题解决。

    形式主义种类多样,稍不注意就会改头换面、隐形变异,唯有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治疗,才能让基层干部对减负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效仿河湖长制、林长制做法,跟风设“长”、有名无实等问题,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通过深入调研,提出规范的意见。

    针对村级组织负担过重的现象,《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工作方案》出台,在规范对村级组织的达标评比和考核检查等方面发力。

    ……

    减负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9%的基层干部对3年来的减负工作感到满意,92%的基层干部认为精文减会、统筹规范督检考取得了切实成效。

    着眼长远、真抓实干——

    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效

    2021年是党中央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第3个年头。

    经过3年持续发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从建立到发展、从抓点到带面,催生了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党群干群关系等多方面的可喜变化。

    ——观念变了,为基层减负观念深入人心。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式主义从“办公桌”走向“指尖”,变味的“工作群”“政务APP”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各地区各部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

    “最直观的就是手机‘叮叮当当’的提示音少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道的一位基层干部说,通过专项整治,工作群得到整合,现在手机里只剩一个领导班子群、一个干部交流群和一个业务指导群,“盯群”“爬楼”的情况少了。

    纠治“指尖”歪风,带来的是思想认识的提升。

    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大家普遍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用不好也会增加基层负担、损害党群关系。“过去单位总是爱搞几个APP,弄点花样,现在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风险性,责任心也上来了。”

    ——担子轻了,基层工作作风更趋务实。

    一个村委百块牌,仨俩干部撑场面。名目繁杂的标牌,一度令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当时我数了数,仅居委会就挂了99块牌子,有标识牌、制度牌、宣传牌等,材质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坛社区的一位社区干部说,虽然大家都知道,光靠“悬挂标牌、制度上墙”来推进工作是形式主义,但却又怕摘了牌子年终验收过不了关。

    对此,淇县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排查、减少标牌正是重点之一。

    如今,再走进西坛社区居委会大院,门廊前的柱子上挂着西坛社区支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综治中心4块牌子,以往“满当当、乱哄哄”的标牌不见了。

    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现在牌子摘了,迎来送往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发展集体经济,带领乡亲们致富。

    基层干部普遍表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空喊口号、搞“花架子”的情况大大减少,文风会风向短实新转变,督检考向重实绩转变,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

    ——心更近了,基层干群关系更为融洽。

    2021年冬至,华灯初上。云南昆明市盘龙区鼓楼街道桃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欢声不断,这里正在举办联欢活动,大家齐聚一堂。

    社区干部介绍,自从实施社区工作准入制以来,社区工作人员负担明显减轻,组织这样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为解决“万能居委会”“社区万能章”问题,昆明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一办法、三清单”,压缩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给社区干部松绑减负。经过梳理,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从原来的198项压缩至43项,社区工作者得以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工作从“忙事务”到“抓服务”的转变,减轻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也让群众收获了更暖心的服务。

    经过3年持续发力,人民群众从身边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实践证明,基层减负工作已成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

    持续发力,方能久久为功。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值得高度警惕——

    有的地方和部门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难以根治,抓上几年、有点成效就可以了,滋生了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

    有的地方和部门主体责任压得不紧不实,基层减负的经验和措施在长效化建设上做得还不够,基层担心抓抓停停、搞一阵风;

    有的地方和部门仍习惯于放权放责但不同步下放资源,导致政策难以落地,有的仍以属地管理为由把责任往基层推……

    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治理、解决重点问题、深入基层问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真抓实干、持久发力,才能让基层干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过硬的工作作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奋力进取。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必将使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党群关系更加紧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心民心更加凝聚,以优良作风夺取新时代新的伟大胜利。

    (参与采写:张研 杨湛菲)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