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县中振兴构建良好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中课堂视觉中国 供图

    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薄弱县中办学条件基本改善,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摘自《“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嘉宾:

    李燕仪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毛 杰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孟 晖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局长

    明 刚 辽宁省营口市教育局局长

    赵志刚 内蒙古赤峰市教育局局长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招生管理、托管帮扶等多方面构建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从地方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计划》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当前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做出哪些计划表和路线图?针对这些问题,邀请海南、河南、湖北、辽宁和内蒙古的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一起探讨如何为县中振兴构建良好生态。

    提升保障,全面部署县中崛起新战略

    日前,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份文件对于县域教育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李燕仪: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振兴发展的关键支撑和重要标杆,寄托着广大农村学生对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办好县中,对稳定县域内生源和师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计划》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招生管理、托管帮扶等多方面构建县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将对全面提高我国县中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发挥重要作用。

    毛杰: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挑战催生新动力。《计划》为当前和今后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必要性和针对性。从河南省情出发,需要立足区域整体推进,从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对县域普通高中进行全方位加强。

    孟晖: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龙头,既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终端,也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就业的预备。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年代,传统的可简单重复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新型的、高收入的、技术水准较高的职业不断出现,且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自身的学术知识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等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技能的工作需要高层次的教育,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高中及以上阶段的学术知识和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和未来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起点和基本条件。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在人才,基于此,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和质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明刚: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振兴县中对教育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战略,进而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过去一段时间,城乡普通高中发展不均衡,部分县中发展陷入困局,办学质量下滑明显,不能满足农村学生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县中发展过程中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统筹设计,坚持源头治理、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明确提出了一项总体目标和五个具体目标,围绕落实主要目标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对提升县中发展质量作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破解“县中塌陷”困局、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近年来,我国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有何趋势?发展中暴露出了哪些问题?

    孟晖:近年来,国家就义务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落实,基础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体验感明显增强。但同时,部分地区普通高中的区域失衡现象也凸显了出来,在一些公民办超级高中迅速崛起的同时,这些地区曾经辉煌的县中出现了“塌陷”。“县中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县中问题,实质上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均衡问题,是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问题。

    在我国的普通高中内,县中的数量和学生总数都占了一半以上。对于一个县级行政区域来说,如果作为基础教育终端和龙头的高中有较好的质量,因为有出口的保证,则一所优质高中从学段覆盖和均衡上就可以支持和稳定住几所优质初中和优质小学。其实,优质生源流动的背后就是支撑生源的优质劳动力家庭的大规模流动,进而间接地导致一个县域大量有效劳动年龄的人口流失,异化该区域的人口结构,大幅降低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发展的落后又会导致教育缺少支撑,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乡村振兴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些问题,《计划》具体作了哪些部署?

    赵志刚:《计划》击中了制约县域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短板和要害。一个县里,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龙头,如果“塌陷”了,必然带来优质生源和教师的大量外流,进而影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影响国家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战略。抓住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关键,促进全市县域间普通高中均衡发展,既具有自身的目的价值,也是实现整个基础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计划》明确提出,“一些地方县中发展还存在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其中,把优质生源流失放在问题的首位,又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源头治理”,可谓点中了问题的关键“穴位”。接下来,“重点任务”第一条就是与源头问题相呼应的“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如此精准的定位和恰切的任务设定,确保了文件执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孟晖:从《计划》来看,县中振兴是目标,对优质生源和教师的保护是根本,条件改善和资源投入是保障,这几个方面都给出了清晰的政策要求。但是,这些政策要落地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克服一些可能存在的矛盾,比如,防止优质生源的流动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在迁入地入学的政策要求之间的矛盾,防止优质师资的流动和法律对于劳动者辞职和再就业公民权利的保护之间的矛盾,资金投入和硬件条件改善的要求和薄弱县域主要靠转移支付的县级财政现状的矛盾。这些面临的问题都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才能够保证《计划》落到实处,产生预想的效果。

    多措并举,创造生源回流新趋势

    从地方具体工作来看,近年来在推动县中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李燕仪: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高中发展。一是全面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建立全省统一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平台,实行全省中考报名、命题、考试、阅卷、成绩发布、招生录取“六个统一”。二是引进优质资源举办托管县中。采取整体托管、名校办分校等方式成建制引进优质资源,通过高校在县域举办“新县中”或托管“老县中”共计15所。三是加大投入倾斜支持县中建设。省财政设立普通高中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消除高中大班额和县域高中建设,2015年至2021年共计投入14亿元,其中85%以上的资金用于县中建设。四是改革创新县中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实施三期“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面向全国引进的170名优秀高中校长和骨干教师中150名到县中工作,占比88%。目前,全省共建成“省一级高中”34所,覆盖90%的县(市),呈现生源回流新趋势。

    孟晖:就武汉市来说,现有县域高中28所,在校生4.76万人,约占全市的30%。近年来,武汉市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域统筹实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工程、领航学校特色学校培育工程、高效课堂工程“三大工程”,基本形成了市域普通高中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不管是中心城区还是远城区(县域),每个城区的高中,在升学质量、内涵特色、硬件条件、资金保障等各个方面相互之间虽然有量的差异,但没有质的、层级和量级的差距,全市高中“区域均衡”的整体态势初显。

    明刚:营口市现有16所普通高中,其中县中7所,占比43.75%;在校学生2.83万人,其中县中在校学生1.37万人,占比48.41%。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通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县中办学资源得到显著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县中塌陷”困局有效破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