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笔记关注学情,让学习看得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由于疫情的原因,学校组织教师网上授课。回到学校,教师发现线上教学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线上教学加剧了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由于家庭条件、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不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比在校学习更大。有的学生不仅学会了老师网课讲授的内容,还自由拓展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生却好像什么都没学一样。如此巨大的两极差异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找到教学的平衡点。二是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差。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下降,作业书写马虎,课外玩手机成瘾,这些问题都是在学习时必须克服的。

    而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衔接的第一步是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线上学习内容,如何有效组织复习反馈课是第一个要想清楚的问题。

    让知识具体化。以数学学科为例,传统的复习课一般由“知识梳理、典例精析、当堂训练”三部分组成。如果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逻辑清晰地与学生一起梳理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维特点,那么这个环节对学生是非常有益的。但绝大部分教师的知识梳理只是逐一回顾和呈现知识点,课堂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们能否将“知识梳理”与“典例精析”两个环节结合起来设计呢?典型例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回顾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另一种是为了综合应用与思维提升。教师可以将第一类例题设计成抽测的题目,先让学生自己做,并请几名学生板书,同时巡查学生答题情况,并将学生的易错点记录在备课本上,这就是课堂上收集学情的过程。然后教师再根据学情决定抽测点评的内容和方式,一般是既要梳理与抽测题相关的知识结构,也要有重点地强调学生的易错点和思维模糊点。这样的知识梳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仅依托于题目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重点突出。综合应用类的典型例题讲解,更多是教师要做好方法总结、规律提炼与变式拓展。

    让学习可视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熟练,PPT、word、照片、课堂实景等都可以投到屏幕上。因此,有些教师越来越不注重板书设计,甚至没有板书。实际上,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板书,这里的板书分为学生板书和教师板书。

    学生板书方面,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前后黑板让学生板书,课前抽测、当堂训练等都可以,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板书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分任务板书比教师一个人板书更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将不同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过程可视化。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展示欲望,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而且让教师的课堂讲解更有针对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更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师板书方面,学生的学习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视听结合型。比如有的学生不会解题,老师帮他读一遍题目,马上就会了,这类学生侧重于听觉学习;有的学生听老师讲了许多遍就是听不懂,老师举个例子写在黑板上,马上就懂了,这类学生侧重于视觉学习;视听结合好的学生一般学习效果就很好。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板书”结合教学,既照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引导了学生视听结合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板书还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在黑板上给学生呈现了整堂课的知识结构,让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整体感。另一个是教师的板书是学生书写的示范。比如,理科的例题讲解,教师边讲边写的过程也是将思维具体化呈现,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体会老师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从而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更好的思维习惯。

    如果教师还能通过作业检查、试卷检测、课堂观察、课后谈话等方式更多地收集学情,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师生负担,这不仅能够提高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的效率,对于常规课也很有帮助。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九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