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最美教育奋斗者姜晚英:土瑶娃的领路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之奋斗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扶贫先扶智。为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各级各类教师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站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他们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为山乡孩子点亮希望之灯。

    今日起,本报特别推出“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报道,先期推出“最美教育奋斗者”栏目,为读者生动展示教师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美丽风采。

    ————————————————————————

    看着走3个多小时崎岖山路到镇上读书的姐姐,13岁的土瑶小姑娘赵小兰无数次在心里问自己:要不要继续到镇上读初一?

    这样的疑问,在2018年画上句号。

    两年前,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文华学校有了寄宿制土瑶班,9000多土瑶人有了自己的“专属老师”,几百名土瑶孩子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去上学。

    土瑶是我国瑶族大家庭的一个独特支系,全部居住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大桂山脉深处。交通不便、语言不通,土瑶脱贫成为贺州乃至广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而这些专为大山孩子设立的土瑶班,是当地的教育奇迹——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两年来,805名从大桂山脉走进这里的土瑶孩子,没有一人辍学。

    参与创造这一奇迹的是一位30多年前走出大山的瑶家女——平桂区文华学校教师姜晚英。

    805名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家访)回程途中,陡坡上一辆装满木头的大车挡住去路,车子一度打滑,吓得我在心里发誓下次再也不来了。可是,每次都被吓死,每次都说不来了,可还是一次次来了。

    ——2019年4月27日《姜晚英日记》

    从第一天当教师起,姜晚英有了一个坚持30多年的习惯——家访。

    担任文华学校土瑶班负责人后,一年多来,姜晚英走遍了土瑶人居住的全部6个村的24条山冲,走进了几百个土瑶家庭。

    很多人不解地问她,现在通讯技术这么发达,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非要家访?姜晚英回答道:“家访是一颗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定心丸。”

    “她能够细心捕捉学生家庭情况和家长心理,说服家长与学校站到一起,保证孩子顺利求学。”曾跟姜晚英一起家访的文华学校教师李泽说。

    学生阿华(化名)来自一个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终日酗酒的贫困家庭,开学后没有按时到校,帮扶人和村干部曾多次到家劝返,但无功而返。当姜晚英和李泽走进了这个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的家时,阿华怯怯地说是自己不想上学了。

    姜晚英看到一时无法说服孩子,灵机一动说发现村头有种野菜挺想吃的,让孩子带她去摘。在一边摘野菜一边聊天中,姜晚英弄清了原委:家里太穷了,父亲把孩子在校的伙食补助贴补家用了。

    “阿华,这种野菜可以治我的病,你每次回家时帮我带些来吧,你如果不读书,谁帮姜老师呀?”姜晚英装着很无奈地说。

    阿华半信半疑,不断打量姜晚英,终于点头答应回校。姜晚英又告诉阿华爸爸,驻村第一书记韦连军已经帮孩子交清了伙食费,阿华爸爸这才打开心结。

    “姜老师真的很有办法。”回忆起这次一波三折、颇为不易的家访,李泽对姜晚英是大写的“佩服”。

    对姜晚英来说,这样的家访是不时出现的“家常菜”。她说:“我们要当好教育惠民政策的宣传员,收集就读意见的信息员,家校之间的联络员,家校矛盾的调解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办事员。”

    土瑶孩子集中到城区上学后,尽管每个周末都有专车,有专门教师帮助接送孩子上学和回家,但由于车子只到乡镇政府所在地,仍有几十公里的山路需要家长接送。

    不少家长抱怨:一个星期为了接送孩子要误两天工,太不方便了。有些群众干脆有空就送孩子出来,没空就不送。

    于是,姜晚英再次走进瑶寨,走进学生的家,走进村里群众常聚会的小卖部。

    姜晚英在征得大多数家长同意并与学校领导商量后,土瑶班采取两个星期连上连休的模式。

    家长松了口气,但他们却不知道在土瑶班成立的前三个月中,姜晚英要么在学校陪着学生,要么在家访的路上,很久不曾看望年迈的父母。

    “她总是在学校为土瑶孩子忙碌,总是在家访,难道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吗?”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姜晚英的选择。

    但是,家人懂她。丈夫韦荣清说:“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都是为了土瑶孩子,全家人都十分理解和支持。”

    姜晚英和同事一次次走进土瑶村,也一次次走进土瑶群众的心里,她的诚意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家长。目前,就读于文华学校的土瑶村孩子共有805名,没有一人辍学。

    绝不让一个土瑶孩子掉队

    晚上7点左右,接到陈兴老师电话,说有个学生全身乏力又发抖,怀疑是心脏问题。我一边让人叫校医,一边联系家长询问病史,然后抱着孩子和生活老师一起到医院。这一陪,一直到晚上11点才回来……

    ——2018 年11月11日《姜晚英日记》

    学生来了,也留住了,有时却不让人省心。

    来自鹅塘镇的土瑶“假小子”,因为举止怪僻被同学孤立。姜晚英把她单独留下,与她聊山里的事,聊自己读书的事,晚上临睡觉时,将她送回宿舍,还让生活老师多鼓励她……

    来自沙田镇的土瑶“小帅哥”为了“爱情”打架,姜晚英耐心地给孩子上青春期卫生课和心理疏导课……

    越来越多的土瑶学生露出了笑容,但姜晚英还是连睡觉都要抱着手机,她最害怕听到:学生不见了!熄灯睡觉时,学生偷偷翻墙出去上网,她找遍一个个网吧;学生厌学出走,她顺着国道找;学生周末回家后,躲进山里不愿返校,她默默陪着孩子干农活,直到孩子答应回学校。

    班上的学生还有些地方与众不同:爱化妆、个人约束力不强、早恋现象严重……甚至有男生跟教师讨价还价:下次考高分,可以奖励一个女朋友吗?

    为此,许多教师急了眼,直言没法教。

    姜晚英明白,这些现象跟缺乏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只能耐心教育,静待花开。

    土瑶学生渴望尊重与认可。姜晚英通过耐心巧妙的引导,使原合唱队学生由排斥转为赞许,成功让作为合唱队后备人选的土瑶学生被排练老师欣然留下……

    “他们再也不穿哥哥姐姐的‘怪衣服’,也不再化妆;他们每天自觉做好校园、宿舍、教室和个人卫生;他们落落大方地跟陌生人打招呼;他们在课堂上抢着发言,勇于展示自我;早恋现象全部绝迹……”

    土瑶学生的每一个变化,姜晚英都记到了日记里,记进了心里。

    土瑶孩子变了,姜晚英的身份也变了,陆续有学生羞涩地叫她“姜妈妈”。

    家长满意了,放心了,送娃上学积极了,纷纷向老师表达感恩……如今,哪怕是当初最不支持孩子进城读书的家长,也已经变成“土瑶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宣传员。

    土瑶孩子越来越好,姜晚英却一天也不敢松懈,她时时提醒自己:“我是土瑶党员,我要用心守护好扶贫成果,用爱编织好土瑶教育的摇篮,绝不让一个土瑶孩子掉队!”

    给孩子种下民族的根和魂

    今天是土瑶班开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第一天。上午10点,鹅塘镇槽碓村土瑶民歌传承人凤东姑来到了文华,将土瑶民歌带进了土瑶班孩子的课堂,瑶族文化进校园的篇章就这样开启了。

    ——2018年10月27日《姜晚英日记》

    文华学校土瑶班成立后,姜晚英给自己制定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三年目标:

    2018年秋季学期,稳定学生、安抚家长,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瑶族优秀传统文化。

    2019年春季学期,将瑶歌、瑶绣、瑶族长鼓舞等引进课堂,建好瑶族文化室。

    2019年秋季学期,培训瑶文专业教师,整理瑶族校本教材,将瑶文引进课堂,实现“双语”特色教学。

    从此,姜晚英以民族文化活动为主线,创新尝试“双语”教学,让瑶族文化代代相传,实现民族文化育人。

    “这是一个老师折腾的事吗?”有人劝姜晚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