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八柱培育高素质“南粤之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抓手之一。广东省是教育大省,仅在职专任中小学教师就有138万。但对标先进,广东省相比教育强省的目标尚有差距,教育发展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匹配。为给广东省基础教育强基固本、夯实根基,近年来,《广东省“新强师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从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标准、专家智库、质量监测、平台机构、项目体系、对口帮扶等诸多方面,推进了教师培训“四梁八柱”的建设,营造了机制科学、体系完备、动力充足的教师培训新态势,着力打造一支热爱教育、能力过硬、开创未来的“南粤之师”。

    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培训治理体系现代化

    教师培训长期存在专业内涵不足、效率低下、教师参与意愿低等痼疾,广东省坚持问题导向,以推动教师培训机构与教师培训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健全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与监测为抓手破解难题,为教师持续近40年的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强化培训队伍专业化,完善机构,建立标准。为回应全省对高质量教师培训的迫切需求,广东省教育厅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创设教师发展与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点、筹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师研修中心”,着力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队伍,通过研制教师培训师专业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培训质量标准,探索教师培训师职业能力认定机制,以队伍的专业化保障教师培训工作步入全程标准引领、全面提质增效新阶段。

    注重培训专业指导,强化智库,专业引领。为强化对教师培训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治理,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专门组建教师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教指委”为依托,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引领性的指导,确保培训教学的学术水准和持续创新。

    明确教师培训质量要求,研制指南,科学评价。在教育部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基础上,广东省教育厅结合区域教育的实际,将教师成长所需、课程开发所优作为着力点,组织研制了义务教育阶段培训课程指南,强化实践导向,帮教师解决教育实际问题。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研制了《广东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总体要求、评价原则、评价对象和范围,提出较为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组织实施、评价程序和方法等,为全省加强教师培训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提供了平台和标准。

    精准施训,打造“五位一体”教师培训新格局

    面对教师日益专业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传统粗放的教师培训模式必须改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后,广东省率先出台“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把“创新职后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训工作获得感”作为十项重点举措之一,着力探索国培、省培、市县培训有机有效衔接的教师培训新格局,形成目标引领下的精准靶向培训。

    打破传统教师培训壁垒,统筹规划,五位一体。广东省科学布局全省教师培训资源,打造省、市、县、校、工作室“五位一体”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新格局,实现了“统筹规划、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精准施训”。其中,省级层面按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开展骨干教师、校(园)长高端研修;地市按当地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0%,开展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县(市、区)负责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学校根据本校教师需求组织实施好校本研修;工作室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

    重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资源整合,研训一体。自2014年起,广东省教育厅依托省内主要师范院校,创新教师培训机制,在全省布局建设10个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随后广东省推动各地整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职能和资源,建设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实现教科研训一体化。目前全省149所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已全部获批,138所已挂牌,87所已完成基本建设任务。

    精准布局教师培训工作,按需供给,分层培训。广东省基于教师能力诊断和需求调研,为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师、校(园)长,定制培训课程体系和框架,既有引领全省的“尖兵战”“百千万”工程,又有辐射带动区域的“堡垒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项目,亦有全面提升、深耕实践的“阵地战”校本研修,根据各自不同定位设定不同的目标和课程。

    团组扶持,推动全省各地教师培训走向高质量

    为解决好广东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方案,全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协同共进。

    教师培训贯穿帮扶全程,结对帮扶,强化造血。广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珠三角地区地市(区县)、省内高校与粤东西北地区地市(区县),构建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帮扶地围绕培养优秀中小学校校长和名优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等,对受援地开展“输血”“造血”的帮扶。在2021年新一轮中小学“三名”工作室入室学员遴选时,通过名额倾斜预计为粤东西北地区培养超过3000名骨干教师、校(园)长、班主任。

    创新帮扶模式,以点带面,普惠全省。广东省已完成四轮共1351个省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其中走出300多名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以及9名全国优秀教师,他们分别与1400余名乡村中小学教师结对,开展送教下乡近1800次,引领乡村学校的“关键少数”成长成才;同时,在全省分别遴选200所、80所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示范培育学校,每所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结对1所粤东西北地区示范培育学校、3所粤东西北地区乡村学校,形成联动帮扶机制,以点带面地带动更多乡村教师突破惯性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经过多年建设,广东省已初步构建了层次分明、协同创新、互联互通的教师培训总体格局,形成重点突出、配合密切、广泛覆盖的培训工作机制,以教师培训的“四梁八柱”为加快推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