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认识校园、了解小学生活……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南山附校”)教师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儿歌、引人入胜的故事、栩栩如生的情景表演,帮助一年级学生适应崭新的学习之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奠基。

    从2012年起,北师大南山附校逐步推进“慢教育,好人生”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十年磨一剑,学校德育团队从习惯养成入手,以荣获深圳市好课程的“新生入学适应课程”为抓手,抓住学生“幼小衔接”的成长转折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积极开展小一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幼小过渡,为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贯通培养静待花开

    面对新的环境,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学习、交往、心理等多个方面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如何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校园,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树立远大志向、陶冶道德情操、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习惯的养成就变得更为困难。”北师大南山附校校长田军表示,好习惯慢养成,慢教育润人生。教育不是一味地加速,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进行适切的教育,让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收获影响一生的好习惯。

    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是贯通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北师大南山附校有着贯通培养的得天独厚条件。在贯通培养的新视野下,实施衔接教育是学校统筹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

    自2012年起,北师大南山附校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适应期为目标,在学校贯通培养的整体安排下,成立了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项目德育团队,制定了衔接教育计划并开始实践探索,为一年级学生“量身定制”入学课程。

    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从学生、家长、教师多方面以及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多角度进行课程研究,提出“以慢的教育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收获在学习上、习惯上、心理上的适应,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充分的养料;为家长提供有效指导,形成家校共育的和谐局面;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提升教师教育管理能力。

    六环衔接习惯养成

    “课堂是实施衔接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习惯养成、适应角色的重要途径。”项目负责人、北师大南山附校学生处主任杨艳表示。项目团队从高处着眼、小处着手,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开发“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系列习惯养成课程,构建全方位的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自2012年开始,北师大南山附校每年都在进行课程资源更新,研究提升。经过10轮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已经形成行之有效的“六环”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动之以情—示之以范—习之以趣—导之以行—励之以得—巩之以固。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动之以情”通过活动等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自身的角色认同。如学校开学初创设的开笔启蒙、朱砂启智等活动,通过仪式感增强“小学生”角色的心理认同,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

    家校联动,协同育人。在教师课程方面,学校组织新生入学适应课程专题培训和论坛交流,让教师们清晰全面地了解教育理念、教材把握、课程推进。在家长课程方面,学校通过举办一年级新生“家长大讲堂”,指导家长从生活习惯及心理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学校以《家长指导手册》为抓手,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规范化、系统化的新生入学适应课程,为学生从学前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提供了有力保障,让“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更让学生收获惠及一生的好习惯。

    筑就德育新高地

    “慢教育,好人生”,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已经成为学校德育课程的精品名片。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开始养成,自我服务和管理意识开始建立,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适应教育”为北师大南山附校的“慢教育,好人生”小学阶段德育培养体系与课程建构提供依据,形成了德育新高地。

    “起跑慢几步,不影响最终的胜负。”田军表示,“遵循规律,培养习惯”,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也是“慢教育”的本质内涵。“家校共育,奠基成长”,实践表明,科学育人、协同育人的理念让教育发挥了“1+1>2”的效果。

    回望来路,扎实有效。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项目尊重儿童、看见儿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充分的养料,让他们枝繁叶茂。放眼未来,初心不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项目组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深化项目研究,优化课程资源,为幼小科学衔接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相信在“慢教育”下的北师大南山附校学子能实现一年奠基六年、六年奠基终身的目标。

    (曾伟红 杨艳 李春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