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丽君和她的“艺教工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艺术是通往心灵的最佳通道,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帮助更多热爱艺术的孩子实现梦想。

    ●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每个向上的民族都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英雄的品行、了解英雄的事迹、感受英雄的力量,意义非凡,这些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阚丽君,历任中国歌舞团节目主持人、团长助理,北京电视台《名人访谈》节目总制片人等职务,北京市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一级节目主持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民进中央委员、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

    近日,《虎娃虎妞贺新春·2022少儿春节特别节目》在电视、网络平台播出后人气一直很旺,总播放量超过800万次。

    90分钟舞台表演的主角都是孩子们。

    “公益活动始于少年。”节目总导演、总策划,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阚丽君一直这样倡导。

    无论是聚光灯下的艺术绽放,还是公益之路上的艰难跋涉,阚丽君的每个人生阶段都站在艺术的舞台上,尽管这个舞台,有时是她亲自上场,有时则是隐身幕后。

(一)

    1980年的中秋夜,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北京晚报》主办的《新星音乐会》盛大启幕,3万多张票3个小时售罄。

    “推出新人、推荐新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连续两场演出,现场观众见证了新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

    阚丽君作为新秀“报幕员”,也和歌星朱明瑛、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一样,一夜走红、家喻户晓,被业内称为“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

    2022年,42年后的一个冬日下午,记者与阚丽君面对面聊起来。

    绿色短上衣、黑色阔腿裤、半高跟鞋,走下舞台的阚丽君风采依旧,端庄优雅、时尚有范儿。

    “我对当明星的感受和荣誉早已不再依恋了,那个时候觉得名气好像特别重要,做事情也总想得到他人的认可。”现在的阚丽君则认为“艺术是一把钥匙”,可以打破时空,连接美好、传递温暖。

    “过年了,过年了,大虎小虎跳起来,跳出个虎虎生威……”

    作为“艺教工程”项目在2022年的第一次公益活动,《虎娃虎妞贺新春·2022少儿春节特别节目》表达了孩子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新风貌,成为历届少儿公益晚会的亮点和标志。

    “牵挂着那些困境中的孩子,想着为他们多做一件事。”每当看到孩子们认真的表演,阚丽君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阚丽君出生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市。

    “那是一座音乐之城,弹钢琴、唱歌、诗朗诵,从街头到每家每户都有着或浓或淡的艺术氛围。”阚丽君笑着说,小时候的自己是在艺术的蜜罐里“泡大”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时的阚丽君显露了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唱歌、跳舞、表演、绘画样样都会,说来就来,举手投足间还透着一股童星气质。

    “艺术的启蒙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阚丽君就读的江沿小学,是一所有着重视艺术教育传统的学校,只要有机会,老师们就让阚丽君去展示。

    进入哈尔滨市第九十一中学,阚丽君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那时,学校经常组织文艺表演,她就在节目中有模有样地“串场”,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阚丽君是个天生搞艺术的“好料”。

    “学校丰富的艺术活动给我提供了土壤,更有兴趣和热情做喜欢的事情,也为后来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基础。”阚丽君十分感恩校园舞台给了自己成长的氛围和空间。

    从自己儿童时期的艺术启蒙受到启发,2017年,阚丽君发起了“艺教工程”公益项目,一方面旨在长期培养基层艺术教师,促进艺术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聚焦少年儿童从3岁到18岁的关键成长阶段,通过综合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其成长启蒙。

    “‘艺教工程’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教育,进一步推动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为提高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而努力。”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说。

    多年来,通过对长征沿途县、乡、村各级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深度的培训,“艺教工程”帮助乡村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还打造了《致敬英雄》系列节目及延展活动,通过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中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修养。

    “做教育公益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净化心灵。”阚丽君介绍,2019年,“艺教工程”得到了教育部认可。

(二)

    《新星音乐会》后,阚丽君的演出邀请纷至沓来。主持,演电影、电视剧,唱歌,绘画……艺术之路宽广,鲜花、掌声围绕。

    阚丽君完全可以一直这样安逸而惬意地生活。

    但阚丽君接受了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的新身份,为自己贴上了“公益人”的新标签。

    教育公益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放下姿态,张口求人。”2014年,接过会长接力棒的阚丽君就一直为资金而不断奔走。

    “艺术点亮生命,梦想创造未来。”1986年成立的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是全国公募基金会,可在阚丽君接手的当时,基金会不仅没什么“家底”,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在社会上的负面传闻不少。

    修订章程和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架构、清理整顿下属机构……阚丽君一边着手整顿,一边四处洽谈合作。

    得知一家企业有意爱心助学,阚丽君便带着团队去调研,研究设立了爱心助学公益项目“思源计划”,最终企业捐赠1000万元。学生们得到有效资助,基金会步入正常运营。

    “先筑巢,后引凤。”阚丽君秉持这一理念,开展了“2015感恩母亲节”“爱在人间慈善之夜”“女童保护千手一行”“牵手——革命老区公益行”等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动。

    “要让公益项目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阚丽君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先后去了安徽金寨、陕西延川、山东临沂、广西崇左、贵州黔西南等地区,把关爱的目光投向那里的孩子们。

    因地制宜,基金会确立了“牵手革命老区孤贫儿童成长计划”这一核心项目,按每人每月200—300元的补贴标准,首批募集的100多万元善款,通过建档立卡管理做到精准发放,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就有400多名老区孤贫儿童受益。

    知名度低、影响力不够怎么办?阚丽君把个人品牌价值植入,唤起社会上更多的人来支持教育公益。

    “咱家娃好,才是真的好。”2016年,阚丽君这句带着温度的话和大照片赫然出现在北京交通要道的广告牌上,成为基金会的第一个公益广告、第一张宣传名片。

    众人拾柴火焰高。阚丽君还聘请了50多位知名艺术家担任基金会的艺术顾问,举办了“爱在人间”春晚、“爱·让我们回家”、“爱在人间·圆梦重庆”等大型公益晚会,基金会逐渐有了社会认知度。

    “怎么能利用自己在艺术界的资源、影响力多争取一些基金,多为孩子们做点事儿?”阚丽君这样想着,并且不断行动着,她把自己艺术圈的人脉变成了基金会的“朋友圈”,这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纷纷融入,用爱心善举为少儿文化艺术教育的公益事业出力、鼓劲。

    勿以善小而不为。为了基金会的正常运转,阚丽君四处寻找合作,有的时候还自己作画,也拍卖过作品。

    “资金多一些,就能多做一点事儿。”虽是无奈之举,但阚丽君并不觉得“卖手艺”算什么丢人的事儿。几年来,阚丽君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在书画界也“小有名气”,画作《红梅颂》还曾在人民大会堂展出。

    在书画家史国良的建议下,基金会与更多的著名书画家合作,开启了通过拍卖作品的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教育公益事业的新路子。

    以艺术做公益、做教育是一条很难的路,阚丽君这样坚持了八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教育的大舞台上“串场”,阚丽君依然充满热情和激情,大声地呼吁,希望能够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的队伍。

(三)

    “艺术是通往心灵的最佳通道,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帮助更多热爱艺术的孩子实现梦想。”置身教育公益活动的阚丽君越来越觉得这件事的价值更大、意义更重。

    在贫困山区,一场《向着明天》的公益晚会筹办过程中,一个有心智障碍的孩子要登台表演架子鼓,几番训练之后,工作人员还是觉得演奏效果不够理想而打算放弃。

    “这是一场公益晚会,他不需要像专业学架子鼓的孩子那样,也不需要有多高的演奏水平,我们只是给这些特殊的孩子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缕阳光和一些改变。”阚丽君耐心地解释。

    “在得知孩子能够登台表演,孩子妈妈流露出的眼神让我无法忘记,期待、祈求、感激,那一刻我读出了太多的情感。”阚丽君说,希望那个孩子能够因那次登台爱上架子鼓,能够因为坚持练习架子鼓而改变他的人生和家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