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语种优势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志愿者在除夕教外国代表团随行工作人员书法 志愿者服务外国代表团成员 志愿者给外国代表团成员发放物品

    24小时多语种客服“不断线”、用14种语言为各国代表团成员解决燃眉之急、为代表团讲述北京“双奥”之城的故事、在运动员休息室手绘多语种欢迎板、与外国友人共度“年味儿”十足的中国春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的志愿者们,身着“志愿蓝”,用多个语种展现志愿精神,讲述中国故事。他们,如同片片晶莹的雪花,自信而热情地将中国故事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与志愿者们交谈时特意赞扬道:“我知道BISU(北二外)这所学校,我为大家感到骄傲,你们辛苦了!二外志愿者!”

    据悉,在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北二外600余名师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北京冬(残)奥会贡献力量,提供了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14种语言的服务。他们以“冰雪语者”的专业和热情,用语言助力北京冬奥,用青春点燃梦想,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贡献了热忱和智慧,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青春名片,同时充分彰显了北二外近年来立足首都需求、以“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打造国际交往人才培养“二外模式”取得的显著成效。

    “语”冬奥同行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文化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作为法国代表团助理,北二外志愿者郭戎荣陪同法国代表团成员前往国家体育场“鸟巢”参加开幕式。班车行驶在依山而建的京藏高速上,沿途居庸关长城尽收眼底。看着法国代表团成员纷纷拍照,郭戎荣用法语讲述了居庸关长城的故事,同时还向大家介绍了沿途经过的玲珑塔、“鸟巢”等“双奥”景观,讲述了北京的“双奥”之城故事。

    郭戎荣是2020级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北二外,大二、大三时赴学校法国夏斗湖校区学习英法复语。对讲好中国文化,郭戎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名冬奥志愿者,尽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展现中国的文化之美和文化自信,用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

    “与‘冰墩墩’告别后,我们延庆村又迎来了‘雪容融’。除了日常与代表团流畅沟通,感触颇深的就是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这是一次美好又难忘的文化交流体验。”林玲玲来自北二外文化与传播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担任代表团助理,收获了全新的工作体验。

    冬奥会期间,林玲玲与代表团团长共同写春联过大年、制作灯笼度元宵,向外国友人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冬残奥会期间,她和同团其他助理在代表团办公区域共同绘制了一面“每日中文”学习墙,并制定了“教案”,将汉字启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国际友人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听到他们将学习的中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或是早晨的一句‘上午好’,或是对工作人员的帮助表示感谢的‘谢谢’,我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林玲玲说。“双奥”会徽“冬梦”与“飞跃”承载的是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不懈追求,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通的美好愿景。在与代表团相处的过程中,志愿者不仅用热情服务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还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段冬奥之旅是一场充满真情与力量的奔赴。

    郭戎荣和林玲玲说,他们正是北二外近年着力打造的“复语-复合型”国际交往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

    2020年,北二外被北京市评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校立足“建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发展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在《2016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基础上新修订的《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进一步凸显了“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外语类和非外语类专业都体现了“复合培养,交叉融合”的培养思路、构建了“内嵌+外生”的人才培养路径和以学生为本、个性定制的培养策略,以实现学校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与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目标。

    此外,学校积极承担北京市“外培计划”、法国夏斗湖海外办学等多个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形成了覆盖中东欧16国的“贯培+本科”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特色。

    “由于本科期间有两年在法国夏斗湖校区学习的经历,这次冬奥会为法国队提供志愿服务,我感到非常亲切。”郭戎荣说,这次对外联络工作让她巩固了法语知识,并能够用流利的法语、英语向代表团介绍中国的发展变化,“延庆冬奥村里居住着几十个国家的运动员和随队工作人员,成为一个小‘地球村’。其间语言的作用被无限放大,让大家都体会到了学习语言的魅力,为今后的学习增添了无限的动力。” 

    在北京延庆某冬奥签约酒店,19岁的北二外贯培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王迦雪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5门语言间自如切换,获得各代表团一致好评,被称作“多语小能手”。因出色的语言服务,她受到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在服务保障冬奥会中,我们青年志愿者作贡献、长才干、有成长。我正在践行,也正在收获。”王迦雪说。

    北二外党委书记顾晓园表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开展,外语特色院校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语特色院校应立足服务国家外事外交战略,培养更多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顾晓园指出,冬(残)奥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希望所有语言服务的志愿者都能利用冬(残)奥会平台,发挥多语种优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服务冬(残)奥会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

    打造“世界语者”

    红色底蕴激活人才培养新蓝海

    “谢谢你们,我参加过很多届奥运会和冬奥会,中国的志愿者非常热情!”20岁的北二外大学生志愿者韩陈思睿听到德国代表团这样肯定自己的工作,特别开心。作为北京延庆冬奥村的一名代表团助理志愿者,她运用流利的德语和英语帮助运动员和代表团工作人员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冬奥会需要语言服务,而我的专业是德语,祖国召唤,我必响应。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能够身临其境,亲眼见证它的成功,是我的幸运。”韩陈思睿说。

    北京冬奥会的举行,让德语专业的韩陈思睿在家门口“零距离”体验了一次难忘的“跨文化交流”。德国代表团的一名年轻成员好奇地打开中国地图,用导航搜索韩陈思睿的家乡,发现距离北京车程24小时,惊讶于距离之遥远。韩陈思睿告诉她,在中国乘坐高铁只需要10个小时。这名成员再次惊讶于高铁的“中国速度”。流畅的德语交流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让韩陈思睿的冬奥服务工作受到了代表团的肯定,也因此更好地“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北二外创办于1964年,是一所有着深厚红色基因的高校,58年来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倡议推动并在全国高校启动的“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工程(以下简称“红培工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近年来,北二外秉承“中外人文交流”的使命,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不断贡献“二外力量”。

    随着“新文科”教学改革的浪潮接踵而至,文科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使命和挑战。以传统文科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促进文科教育的融合升级,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开辟新空间,成为外语类高校不断探索的新蓝海。

    面对文科高校“守正创新”的双重任务,北二外在保留传统文科人才培养特色的同时,顺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增强学生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此背景下,北二外贯彻的“复语-复合型”国际交往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一方面,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机制性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打通专业壁垒,通过跨专业选课平台,内嵌入校内原有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复合需求。

    2013年,学校出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级优秀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同年,开设并建立了以培养拔尖翻译人才为目标、以“中、英+小语种复语”方向为特色的校级翻译人才实验班。此外,北二外多元立体的选课模式,使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能够修读三个专业并取得两个学位。

    20岁的王悦暄来自高级翻译学院2019级中英西复语翻译实验班,作为冬(残)奥会代表团助理,她和同学曾经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和一名玻利维亚官员电话沟通。因为对方只会一点儿英语,所以王悦暄只能用西班牙语和他交流。王悦暄和同学流畅地把西班牙语翻译成汉语,再把汉语翻译成西班牙语,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项任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掌握第二外语的重要性。我非常感谢学校设立了中英西复语翻译实验班,让我不仅能说流利的英语,还能用西班牙语进行交流。”王悦暄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