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夯 |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为基础教育躬耕的大学教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教30多年来,高夯始终捧着一颗赤子之心,视教书育人为天职,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探索优质教育资源一体化,推动教育扶贫。他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筑起了学生的梦想,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他是以数学为乐趣的大先生。全国高校大都面向文科学生开设了“文科数学”这门课,而在东北师范大学这门课程叫“人文数学”,是由高夯开设主讲的。他不是简单地把课程名称改了一下,也不是对专业数学的简单压缩,而是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和探索,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锻造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经过多年的讲授,这门“人文数学”课已成为众多文科学生的必修课,激发了文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疫情期间,每周一上午8点,年逾花甲的高夯就早早地戴好耳麦坐在电脑旁,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跨越空间阻隔为学生讲授“人文数学”。

    他是点亮学生梦想的筑梦人。2017年,东北师大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成立了数理基地班“陆家羲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61岁、刚刚卸任学校领导职务的高夯主动请缨,担任该班班主任。“陆家羲班”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性迥异,专长不一,但谁适合学几何,谁适合学代数,谁适合学统计,谁适合学理论物理……高夯都了然于胸,他为每名学生定制了培养方案,鼓励他们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又要脚踏实地安心读书、打牢基础,为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关键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办公平质量的教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2007年,时任东北师大教务处长的高夯开始着手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的具体建设,致力于推动实现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的共赢。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高夯带领学校各学科讲师团不间断地深入实验区中小学课堂,听课、评课、送课、巡回报告,足迹遍及东北地区30多个县区、近百所学校,培训了近万名基础教育教师。更多的教师从实验区走出,从四面八方走向东北师大“回炉再造”,增强造血功能。就这样,一种新的教育扶贫共赢形式诞生了,让更多孩子能够上好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象牙塔”延伸扩散到东北地区的中小学,并延伸到其他省市,极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在高夯的带领下,东北师范大学创新实验区规模已遍布14个省份、46个县市的219所中学,UGS(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师教育新模式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中,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全国推广应用。

    正是因为饱含这份对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夯在开拓实验区的同时,一心扑在破解基础教育实际教学难题上。他发现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断裂,敏锐地感觉到需要在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架起必要的桥梁,让师范生和一线教师能够从高等数学的视角审视中学数学。这样的桥梁性课程前所未有,开发起来费时费力,需要开发者既具有宽厚、融通的数学学科基础,又需要开发者对中学数学教育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高夯历时6年研发了《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材,在全国师范类大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已有30多所师范院校使用该教材。高夯通过他的课程和教材改变了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看待数学、看待教育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许多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