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该是“完整的人”的家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师生乐道的学校应该是校长、教师与学生各自作为完整的人共同创造的一个家园。在这里,师生的生命状态纯真且自然,精神世界饱满且富足,行为举止优雅且端庄。在这里,师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他们时刻享受和感悟到生命的宝贵和生活的幸福。

    首先,学校里应高扬起“人”的旗帜。当师生对学校这个家园流连忘返的时候,还有什么教不好、学不好的呢?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无论是帕夫雷什中学的苏霍姆林斯基、夏山学校的尼尔,还是一直关注“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抑或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的陶行知,他们在自己的办学实践中,无一例外地都会认真研究和仔细琢磨如何让师生喜欢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北京十一学校,多年来管理者不仅在制度设置上体现“教师第一”,还把福利更多地放在教师的家人身上,把子女入学、配偶工作、老人看病等问题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学校秉持“竭尽全力帮助老师,以方便老师竭尽全力帮助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制度,把重点放在对“人”的关心上,所以就超出了一般福利制度的性质,对全校的各项工作带来很大激励作用。

    其次,学校里应洋溢着信任文化。对教师而言,相信学生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策略。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就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相信学生有组织能力,就会把班级的事务交给他们;相信学生是善良、向上的,就会多给他们提供修正错误的机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只有形成“信任共同体”,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真正喜欢学习,并朝着美好愿景前行。

    洋溢着信任文化的学校里,一是尊重教师的话语权,二是赋予教师评判权,三是给予教师信任感。浏阳市第一中学遇到重大事项,不是行政开会决定,行政只是向学校职代会就事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作详细说明,最终由职代会讨论作出决定。因为学校领导深知,没有教师对学校事务的全面参与,没有他们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那些具有宽广的胸怀、深刻的思想,并能将其传递给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让教师洞悉自己,了解他人,掌握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情况,他们就能心甘情愿、全心全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学校里应有师生展示的舞台。学校教育如何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里学会选择、判断、担责。我所在的浏阳市的大部分小学都成立了“红领巾”电视台,以此从小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主动担责的意识。

    “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完成书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二是教学生做时间的主人,三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正如西方的一句格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高度。学校管理者要关注优秀教师,真正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人,他们在改变自己的时候,也会让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生积极变化。校长要努力让所有教师形成“从自身找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不断从日常工作中挖掘和彰显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要给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一是要在学校构建“分享”文化。让教师明白,同事之间的工作分享大于竞争。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校长要做的是把舞台搭好,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角,而不是到处作“重要讲话”。三是要引导教师形成集体合力。浏阳市道吾学校遇到重大的活动,一定是教师唱主角。每次教师会议,都有教师读书经历或生活经验的分享,让人感觉学校是大家的。

    如果做好了这些,许多学校自然就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原副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