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尖措:照亮孩子脚下的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精神丰盈、自立、有追求,才是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基石。教育扶贫,是用爱点亮孩子心中的光,照亮孩子脚下的路,给他们勇敢开拓美好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

    “你看,这是我第一届学生,今年暑假后就升初二了。”顺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兰采乡中心寄宿制学校教师索南尖措的话音,目光定格到照片上,吸引记者的不是几十张红红的脸膛、雀跃的身影,不是蓝天白云、牧草碧青的背景,而是在孩子面前堆得如小山一样的食物:绿皮青纹的大西瓜,金黄的梨子、大袋的五香葵花籽……“为什么前面摆许多吃的东西?”“我给他们买的,孩子想家想得不行,我就给他们买好吃的,带他们到草地上玩,这是缓解情绪最有效的方法。”索南尖措语调平缓、不急不徐,传递着淳朴的愿望。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兰采乡海拔3263米,是当地三大牧区之一,索南尖措执教的兰采乡中心寄宿制学校距离牧民家很远,学生乘车到校大多需要两三个小时,因此不得不从幼儿园开始住校。

    在藏语中,“索南”是福德的意思,“尖措”是大海的意思。对于教师索南尖措来说,师者就是带给学生如海的福气,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在学校,索南尖措既是教师也是家长,他以爱心、耐心、热心孜孜育人,在辽阔的高原上谱写着不悔的青春之歌。

    扶贫先扶智,引领学生成为精神强者

    2018年春季开学,兰采乡中心寄宿制学校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签订责任书,所有学生包保到人,每位教师承包一户贫困家庭,定时走访、帮扶。与此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控辍保学的各项制度,如学龄前儿童登记制度、学生情况变动及时报告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制度、学困生帮扶制度、控辍保学奖惩制度等,完善各种档案材料共计18项,这些制度有力保障了牧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索南尖措包保的贫困户周本卡洛家有5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两个读初中,两个读小学。二三十只牛羊是这个家庭的全部生活来源,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因为贫困,家长和孩子都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读高中的久美扎西,他品学兼优,就读的同仁市民族中学是青海省名校。可是入学后他的压力更大,既想全情投入读书,又因为家中的经济状况而担忧、分神。

    为了帮助久美扎西减轻心理负担,集中精力学习,索南尖措除了定时家访,给予这个家庭物质上的帮助,还时常到学校看望久美扎西,约他在黄南州的书店见面,鼓励他,送书给他,用书里的故事开导他。有时候,索南尖措也请久美扎西吃饭,在轻松的环境里“现身说法”:“我上学时家里也很穷,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我的父母都不认识字,但是坚持送我到学校读书。他们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是朴素地认为读书可以摆脱贫穷、改变命运。我在学习上从来没有服输过,小学的学习成绩总是全班第一,一直保持到小学毕业;从中学到大学毕业,村里人都不知道我放假回来了,因为我回来后不出门,总是在家里看书。”

    索南尖措给久美扎西讲自己求学时的经历:“上了大学,每次开学我都是哭着返校的。因为每次开学前,爸妈都要去亲戚朋友家里借钱。在那种情况下,我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国家有各种教育政策做保障,你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久美扎西听得很认真,平稳度过了高一学年。

    比起周本卡洛家单纯的贫困问题,其他诸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儿等问题,更需要教师给予全方位的关心照料。索南尖措记忆深刻的一个孩子名叫才让卓尕,这个性格内向、老实、学习一般的小女孩从小没有父母,由奶奶养大,她的眼神里总是透出一种孤独感,远远地躲着老师,上课也不言不语,很少和同学玩笑。

    当时索南尖措刚参加工作,执教一年级。他想帮助她、改变她,让她内心充满阳光。

    索南尖措总会把目光落在这个小女孩身上,用眼神与她交流,并在她进步的时候,给她一张奖状;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请她回答问题,给她竖起大拇指;总会在带学生玩乐时拉她一起参加……渐渐地,才让卓尕的神情不再紧张,脸上有了从容的笑意。

    索南尖措明白,比起贫困,这些学生心灵的贫瘠更需要关怀。作为教师,他不仅要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更要用心、用情、用爱浇灌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

    为了帮助更多困难家庭的学生,索南尖措不仅自己出资给学生买靴子和冬衣,还通过各种渠道筹款扶贫助困。他在微信群里向好友募捐,联系“906爱心团”“一滴水基金会”,帮助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学生万德措说:“每到冬天,老师都会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买暖和的衣服,还用自己的奖金给我们买很多书……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是对我们的关爱。索南尖措老师把我们领进了智慧的大门。”

    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精神丰盈、自立、有追求,才是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基石。教育扶贫,是用爱点亮孩子心中的光,照亮孩子脚下的路,给他们勇敢开拓美好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控辍保学,让学生没有时间想家

    兰采乡中心寄宿制学校共有学生400多名。当地牧民多以牛羊为生,收入有限,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辍学帮助家里劳动,控辍保学成为当地学校和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才能拴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乐于留在学校里,至少10天(在校10天,休息4天)之内不感到厌烦?学校为此成立了阅读兴趣班、书法辅导班、锅庄舞蹈队、篮球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特长报名参加。学校还定期举办运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少先队辅导员也会在10天内安排一次看电影,丰富学生在校业余生活、精神生活。用索南尖措的话说,就是“让他们没有时间想家”。

    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负面压力,学校每次考试都不公布排名,只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扶……种种措施都为学校的吸引力增加砝码。

    索南尖措是阅读兴趣班的教师,面对8-14岁学生组成的兴趣班,他设计了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阅读欣赏课,引领他们读诗歌、赏名著,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与民族文化的力量。

    他给学生讲藏族人的祖先是怎么进化来的,讲吐蕃王朝的历史,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讲宇妥·云丹衮波苦学医理、治病救人的传奇,讲米拉日巴刻苦求学的心路历程……

    索南尖措结合这些历史人物、传奇故事循循善诱,教育学生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再穷也不能放弃学习,唯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怨天尤人是没用的”。这些传奇故事也深深吸引了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上进心。

    索南尖措还带着学生一起办校报、写作、画画、设计版面……校报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提升专业素养,用好课堂留住学生

    学生辍学,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更大的原因是发现不了学习之美。真正留住学生就要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爱上学习、爱上课堂。为此,索南尖措从提升自身的专业修为着眼,首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再去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心田。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别样的体验时,课堂便有了吸引力,学校就成了他们喜欢的所在。

    索南尖措的书架上,历史、文学、教育类书一字排开。他酷爱历史,尤其是古代史。他说,汉文版《西藏通史》是目前介绍西藏最全面的书籍。书中对西藏的自然环境、早期的居民及文化生活的记载,吐蕃王朝的建立、发展、崩溃以及经济、宗教、文化等介绍翔实,包罗万象,给了索南尖措诸多启迪与帮助,不论是在个人修为还是教育教学上。

    除了历史文学类滋养心灵的书籍,索南尖措也非常注重专业书的阅读与学习,这是他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阅读教育名家的著作,跟着他们的步伐自己就不会迷茫。钱理群、朱永新、华丹尼玛、尖荣旦增等,读他们的书我就会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还要不断学习,他们都是我的榜样和老师。”阅读让索南尖措更清楚教育的魅力来自于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藏文好说但不好教,尤其是藏文语法教学,更是藏文课的重点难点。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更好学易懂,索南尖措在语法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看视频学语法又成了他的新方法。

    青海民族大学有一位语法权威教授德却,他讲解的藏文语法切中要害。“说的藏语与写的藏文有很大区别,德却教授的视频点中了藏文语法要害,令人茅塞顿开。”以汉语为例,“他吃了我的饭”意思就是“他把我的饭吃了”,藏文里就不这么简单了。前后语序不同,如果语法掌握不好就会在有前加字或后加字,变成“他的饭我吃了”或者产生其他歧义。德却教授的语法视频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难题。索南尖措说:“只有自己懂了、讲解准确了,才能明明白白地教习学生。”

    索南尖措非常注重学习形式,课堂实行分组教学,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起初,班里大部分学生不会朗读课文,他会让朗读比较好又爱帮助别人、自律意识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带动大家朗读,并坚持每天写一段话,每周一测试。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问组长,也可以问老师。索南尖措还在网上买了200个奖状,测试完后奖励给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观点     下一篇:别人眼中的Ta别人眼中的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