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我国地方师范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相对不高,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不强,不符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建设、提升区域师范教育整体水平,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总体而言,办学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顶层设计不够科学,体系结构亟待优化。地方师范院校是支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地方师范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以“双一流”建设为例,全国140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师范院校仅有3所入选。二是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办学资源严重短缺。《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年度生均经费平均为37241元,但绝大多数地方普通师范院校得到的生均拨款不到2万元,一些师范院校甚至不足1万元。三是办学定位不够科学,师范特色亟待提升。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部分地方普通师范大学走上了综合化办学道路,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也纷纷借合并、升格和转型之机变成综合性高校或应用技术型高校。

    为此建议: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辐射引领全国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是统筹设计,加快贯彻落实力度。根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精神,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支持,加快遴选和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基础扎实、发展势头良好、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方师范大学,打造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二是重点安排,实现相关政策倾斜。在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申报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加教育博士硕士招生指标、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给予入选建设的示范性地方普通师范院校重点倾斜,切实增强其办学活力。

    三是试点先行,提高生均拨款系数。根据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和财力状况,大幅调整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生均拨款系数,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生均拨款水平,充分保障其办学经费需求。

    四是深化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和督促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深化改革,实行提前批次录取和“高考分数+面试”的综合性招生录取方式,以尝试探索本硕贯通的高层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健全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提高一体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五是以点带面,引领师范院校发展。参照全国省部共建师范大学协作联盟的协作机制,构建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联席会议制度,深化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将示范性地方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举措总结提炼成可学可仿可借鉴的建设标准、工作规程和实践经验,辐射引领全部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