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马院 新形象 新作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党建+教学+平台+文化”“四维一体”联合发力,形成以“课堂育人”为核心、以“平台育人”为特色、融“组织育人”与“科研育人”为一体的“学、研、行、用”育人模式,创新性构建“大思政”党建育人新模式。

    强基固本夯实党建基层堡垒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提升组织力为核心,加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2021年初,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党支部设置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实现了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党支部建设,从组织上促进党建与一线教学融合。为深化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学院按照“一个支部一个特色”的路线,为每个党支部分别拟定党建品牌,各党支部围绕“协同创新谋发展”“经典固本传真理”“道德法治育新人”“革命文化树自信”等党建品牌,开展主题学习、知识分享、社会实践、交流考察等特色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新进教师赵纪龙表示:“来到青岛理工大学后,我看到了党建赋予马院的巨大能量。丰富的活动与思想的碰撞,不仅让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更激励我不断提升自我,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拓展思政课的主渠道。”

    经过坚持抓党建强基固本,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层党建硕果累累:学院王菁华教授2021年被评为学校、青岛市、山东省三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学院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党支部获评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获批青岛理工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筹建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在学校“七一”表彰中被评为优秀党支部;7个党支部半数以上与驻青国企、中小学校开展了支部联建合作,这些合作单位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就业定向单位,实现了党建平台与育人平台的“双融合”。

    思政育人与党建育人同向同行

    为避免“灌输式”教学导致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挖掘党史党建资源,在内容上推进党的内涵与思政文化的课堂传播,在形式上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且贴近学习生活的方式,推进思政育人与党建育人形成协同效应。一方面,学院积极引导教师打破传统的“封闭教学法”,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拘泥于教室,而是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教师破除传统思想的桎梏,不断开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现场教学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借助丰富的党史党建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活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玉雪表示:“以前总感觉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照本宣科,来到青岛理工马院后,我们的课堂搬到了党史展览馆、军事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我们加深了对党史、新中国史等的认知,思政课变得既生动又有趣。”

    为了上好思政课,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各个教研室的教师为上好同一堂课集思广益、共同打磨,并结合时政热点不断补充授课案例,为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展示平台和研讨平台,帮助教师进一步准确、透彻理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个教研室每周开展多次线上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对线上教学的情况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打通影响教学质量的堵点、痛点、难点。同时,各教研室通过“一平三端”,即将网络教学平台与移动端、教师端、管理端相结合,不断探索学生移动学习和互动学习、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提升网络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成效。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近年来,学院获批党建类横纵课题10余项,发表党建类论文20余篇;教师赵筱侠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山东省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特等奖,5名教师获山东省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两门课程获评山东省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

    搭建“校企协同”的党建育人特色平台

    高校是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不仅把高校的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将理论创新成果与青岛国企党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工作模式。

    2019年12月,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家驻青国有企业签订了党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育人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菁华介绍道:“‘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创立,既可以发挥高校师资力量和科研优势,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同时又可以借助国有企业的现实经验和平台力量,为学生搭建学习、科研和实践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新时代国企党建协同创新中心”,与合作企业搭建党建理论知识实践平台,培养实践型党建专业人才,实现了学生“校内理论学习—校外平台实践—校内能力提升”的全过程学习闭环,双向解决了党建专业学生实践难和国企党建理论人才缺乏的难题。

    “带着科学理论到基层,总结实践经验回课堂”是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育人的工作理念,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使命。通过校企联合共建新模式,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而高校马院的理论优势和人才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校企共赢。

    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健全由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相互配合,各学院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共同落实,全校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加强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教育合力,先后出台《青岛理工大学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从组织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工作指导。

    一是构建思政工作的“三带头”机制。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体系,并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与各职能部门定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现场办公会,听取思政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推进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2021年3月,学院成立了由18名教师组成的教师理论宣讲团,以及由16名研究生组成的研究生理论宣讲团,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各单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宣讲。2021年,全院教师及理论宣讲团开展校内外宣讲近百场,涉及全省40余家单位,累计听众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引导的重要作用,学院获评青岛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思政学习的多样化,借助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建团100周年系列活动等渠道,引导学生以微电影、话剧、短视频、文艺汇演等形式展示和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在撰写剧本、拍摄与排演过程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与感悟。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的视频作品获得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一等奖、“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奖等荣誉。

    三是推动思政课教师融入学校学团工作。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选派15名教师担任各学院的新生班主任;选派11名思政课教师担任各学院辅导员的“理论导师”,引导和帮助辅导员将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变成课题,将实践经验凝练为思想理论,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执业能力;选派17名教师担任学校社团的“红色指导教师”,为学生社团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指导下,青岛理工大学大学生融媒体中心学生代表获“山东高校好网民”称号;曾获评“全国百佳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商学院扬帆社则根据学生学习的片段式特点,制作“五分钟微党课”教案,将思政课送入宿舍,同时,结合商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对数字敏感等特点,开辟了“数说党史”等特色栏目。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要上好思政课、做好理论研究,更要将人才培育向学校和社会延伸。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马学科”的思想引领作用,积极融入“三全育人”工作,并结合学科实际,立足“大思政”格局,不断推进学校“大思政”工作向前、向深发展。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亚军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高校育人一定要有‘平台思维’。当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企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正是引领学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把高校人才培养向社会延伸,才能更好地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王妺 王菁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