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发展西北民族地区教育而建立的一所高等学校。学校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进一步夯实“三全育人”体系机制,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深化理想信念 

    丰富育人载体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目标,以“办实事”“开新局”为实践落脚点,突出特色,擦亮底色,研究制定了以“十个一”为主体的教育实施方案,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贯穿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校健全党委会理论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教师理论学习的四级理论学习机制,各二级党组织每月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做到重点学、全面学、深入学。校党委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与理论中心组同步进行,党委班子以身作则,通过理论学习深化党员对党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经验的认识,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

    学校深入挖掘甘南红色文化内涵,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铸魂工程,融入师生日常教育中。采用“基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红色走读”实景教学活动,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陕西延安、江西于都和甘肃哈达铺、腊子口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先后组建高层次人才、“思政学社”社团和大学生志愿者三支实践队,深入甘肃甘南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接续开展“红色走读”实践活动,体验红色文化,领悟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分赴甘肃高台、会宁、腊子口、俄界等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实地研学,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培养爱国情怀,近距离接触历史、对话历史,共同感受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领悟英勇无畏的伟大革命精神,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朽功勋,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的洗礼,进一步树牢正确的党史观。

    学校携手延安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遵义师范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等长征沿线高校,共同发起“网上重走长征路”学习教育活动,启动“学党史·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青春歌会及面向全校师生的“画说百年”“诗颂百年”“歌唱百年”“文述百年”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学校打造红色歌剧《红色卓尼》,开设“四史”课程,组织大学生开展“读百年党史,续红色血脉”系列活动,把革命精神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增强了师生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政治认同,深化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坚定了在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校党委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民族团结·薪火相传”文化品牌,搭建民族团结进步的综合教育平台,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增强文化认同。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12345”工程,即:抓好一条主线,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抓好“两校培训”“三类宣讲”“四项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抓好“五讲五做五风尚”,引导师生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实践者、先行者、推动者、捍卫者。学校以“一系一特色、一系一品牌”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确保少数民族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为了加强各民族大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校实行融合式书院制,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同交流成长的生活环境,通过完善“专业学习学院制,生活教育书院制”育人体系,开展以“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朴素的生活习惯、友爱的生活风尚、严明的生活纪律”为内容的科学生活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全面成才。

    党建教学“六结合”

    提升育人质效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强化和巩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校党委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六结合”,出台《“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工作方案》,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高度融合、有效开展,即坚持把党建工作和内涵建设相结合、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与教师教育管理相结合、坚持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坚持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相结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坚持把党组织活动与教学研讨活动相结合。

    学校党委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显著提升,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政治受到深刻洗礼,师生理想信念得到升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明显增强。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期间,学校20个党总支和47个党支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各党支部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3次,校领导班子成员讲党课35次,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127次,覆盖师生党员8000多人次。体育系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

    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强化,有效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带领全体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重、改革创新、依法治教的原则,把理论武装与落实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到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学风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巩固文明校园建设成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等方面。

    2020年,学校被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校荣获“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甘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单位”等称号。学校派出的一名驻村干部受到甘肃省表彰,三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学校代表甘肃省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艺术工作坊”、艺术教学案例和艺术作品三项一等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比赛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

    激发奋斗热情

    筑牢育人使命

    赓续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仅让师生普遍受到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同时也强化了宗旨观念、激发了奋斗热情、明确了使命责任,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立志续写新华章,聚焦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不断巩固拓展成果,学校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学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上率下、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学用结合,精准施策,推进改革创新。

    学校持之以恒深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专题理论学习,深化“四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历史自信、保持历史定力,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四个自信”熔铸于灵魂深处,增强信仰之力、真理之力、精神之力、忠诚之力。

    学校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在锤炼政治意识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的各环节,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维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学校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在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把聚焦师生“急难愁盼”之事作为每年的重点工作,把师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把服务区域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办学成效的标准,建立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学校驰而不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严明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让党员干部在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接受体检、提高政治免疫力,始终做永远在路上的奋斗者。

    学校始终如一加强制度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办学治校的“制度优势”。学校党委及时梳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将行之有效的举措上升为成熟定型的制度,让党史学习教育不落幕,以制度规范工作。

    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先后为民族地区培育5万多名合格人才。学校几代人以校为荣,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志气”的优良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建功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一流、西部知名的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