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互联网 ”计划全力出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5-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个班级更新一体机,66位一线教师更新办公用机,路由器、交换机等上网设备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日前,山东省汶上县郭楼镇中学校长姬长学认真核实后在全县教育装备配备明细表上郑重签字,然后上报县教体局备案。

  与郭楼镇中学一样,目前汶上县所有中小学都完成了新一轮教育装备更新配备,县教体局为此先期一次性投入5000多万元。而这项利好,正是得益于该县强力推进的为期5年的“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

  “以深度融合理念为引领,以应用驱动为抓手,全面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重点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积极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深刻内涵,建立‘云+网+端’的教育模式,着力提升汶上教育品质。”汶上县教体局规划了“互联网+教育”的具体行动路径。

  力推基础建设线

  硬件建设是基础。为确保未来5年全县“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县教体局多方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一次性投入各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建设项目。

  如今,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实现宽带联网并完成校内网络升级改造,市、县、校三级网络实现高速互联。同时,加快“无线校园”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全县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试点推进PAD教学、智慧课堂,推动实施学生“学习终端人人有”工程。

  在汶上县的行动计划中,年内将改版县教育门户网站,上半年完成校园网站集群建设,使全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校园网站,实现充分共享;投资800多万元新建30个录播教室,保证县直学校及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拥有一个以上的录播教室。同时,深入开展创客教育活动计划,启动“同步课堂”带动计划,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计划,建设汶上县数字化学习港平台。

  狠抓关键环节线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职业的核心素养之一。汶上县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制度入手,推动互联网形势下全县教师职业能力升级。

  突出活动引领,打造培训盛宴。借助“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县教体局启动了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月活动。各中小学网络技术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基本环境建设和运用专题培训,邀请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与实践大赛资深评委为中小学校长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作专题报告。

  县教体局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50学分)。从今年开始,计划每年培训教育干部100名,校长200名,网管人员150名,骨干教师600名。

  此外,县教育局列专项资金开发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学分认定、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必备条件。县教体局还将这项指标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体系。

  紧抓工作主线

  全县以活动为抓手,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内容、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深度融合。今年将建成实名学习空间48000个,2017年将推动各中小学每校、每班、每人都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形成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

  此外,该县积极推动机器人教育、3D打印技术和创客活动的开展,深入推进城乡同步课堂建设,探索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校的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实现县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之所在。”县教体局副局长刘夏明疾呼,“‘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蓝图,是美好的前景,任重道远,校长们要掀起头脑风暴,深化认识,努力提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