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微”而生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璧山区大兴初级中学)

    专家点评:

    重庆市璧山区教科所副所长刘志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熏染,是浸润,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大兴初中从“致广大而尽精微”中汲取课改的力量,萃取为“精微课堂”,关注课堂教学中常常被我们大而化之、忽略忽视的“微表情”“弱信息”,以“导”为线、“学”为珠,从“汲微识”到“集微行”致“积微德”,因“微”致“精”,缀成一条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自然生长拔节的项链,生成一弧真实、充实、扎实的彩虹。在课改如火如荼、各色旗号漫天飞舞的当前,大兴初中的深入思考和精细实践,为真实有效的课堂提供了样本构建,而且正逐渐清晰、还原教育本质的面貌。

    “鼓励教师围绕学科特点,由‘模式研究’走向‘内涵探求’的自我造血”,大兴初中清醒地意识到探索初始阶段的肤浅和幼稚。如何自然(不显痕迹和模式)地让学习发生?如何激活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思维?如何破茧化蝶?需要我们“精微”破解。

    “精微课堂”中,教师行为主要以“创设情境、组织管理、科学指导、恰当点评”为主,学生则以“自学、互学、示学、评学”的学习方式,从“定标、达标到验标”一体化设计、运行,在不断暴露问题、关注微小行为和情感的基础上,形成核心素养。学生与教师都在围绕课堂中的“问题”和谐有序互动。

    令人可喜的是,“精微课堂”自然而然体现出如下特点:目标精、问题真、自主学、合作探、巧组织、找规律、整建构、面全体、高效益、德融学。“精微课堂”因“微”而“精”,因“精”而“深”。

    难能可贵的是,学校还把“三微教育”落实到了教育工作的细节中,落在了课程建设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