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实施人工智能教育亟须统筹兼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与品质。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变更为“信息科技”,提出围绕核心素养来推动课程改革。

    AI(人工智能)是信息科技的一个分支,是信息科技领域最前沿、最复杂、最集大成的发展体现。目前,我国无论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推进还是区域局部推广,都仍处于初步阶段。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在区域实际推进的过程中面临制度、资源、协作、师资等多方面现实困境,阻碍了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发展。

    伴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层面已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规划,青少年AI素养培育恰逢其时。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课题组提出基于信息科技的“青少年AI素养”框架。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在2017年、2019年、2021年连续三次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调查”,该报告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首创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框架,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上网注意力管理与目标定位能力、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能力、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网络印象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网络价值认知和行为能力,并据此对全国范围内青少年网络素养进行了全面测量。

    调研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非东部地区,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大多数地区还缺乏相关的落地性政策,推进主体权责不明,影响了推进效果。人工智能教育区域推进涉及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部门机构,这些机构互不隶属,责任边界模糊,形成“多中心”态势,导致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主体的执行力弱化,缺乏区域统筹协作的管理机制,导致区域内的人工智能教育只能零星开展。区域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上海、南京、武汉、郑州、青岛、合肥等地区均推出了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意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教育,所在区域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基于长期测评,同时在建设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实验区等基础上,课题组根据认知行为理论,提出了青少年AI素养框架,包含三个方面:AI认知、AI能力、AI安全与伦理。青少年AI认知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信息意识、注意力管理、信息搜索利用、信息分析评价。青少年AI能力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青少年AI安全与伦理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价值认知与行为。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还伴随着课程建设思路缺乏跨学科综合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公共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依旧面临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与人工智能教育相脱节的矛盾,从而导致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缺失、技能匮乏、创新创造能力不足,存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和价值观导向问题。

    基于此,我们认为区域提升青少年AI素养、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有利于青少年发展原则。明确人工智能要为青少年发展服务,应将注重培养和增强信息价值判断能力、预防不良信息侵蚀、加强自我学习教育、保持综合素质发展的意识,贯穿青少年人工智能应用学习的始终。上海制定了《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要审慎应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风险和挑战,提出面向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治理整体解决方案,健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防护体系,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风险测评。

    其次是坚持资源共享原则。要构建青少年AI素养培育的生态系统,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合理配置,搭建政府主导,以中小学基础教育为主阵地,激发学界政府企业共同建设,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人工智能公益化公共服务平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在实施过程中要更加包容、公平、开放、个性化,避免数字鸿沟和不平等现象。

    最后是坚持动态发展原则。青少年是数字原住民,基础教育要为青少年学习和使用人工智能破除障碍,给青少年更多接触各学科人工智能最新应用成果的机会和便利,促进青少年的充分发展和素养提升。2019年起,山东省教育厅就启动实施了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市、县(市、区)和试点学校工作,动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从试点地区和学校向区域辐射普及,根据基础教育学段和青少年城乡差异,促进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发展。

    青少年AI素养的测评也是区域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认为,青少年AI素养的评价目标要从以评促学向学评融合转变,基于数字教育新发展,统筹评价的学习性与诊断性为一体。强调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评价过程,也是一种素养培育过程。

    青少年AI素养测评的评价内容,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也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等对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进行全过程、全场景的数据采集,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青少年AI素养的测评评价主体,也要从教育管理者、教师的评价向多主体协同平台转型,借助动态交互评价体系,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展示,参与对他人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青少年AI素养的评价方式,应强调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回归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聚焦评价数据的多元性、情景性与真实性,有效发挥数字技术的实时性、动态性、可视化、互动性、大规模化、个性化等优点,构建人机协同评价体系,促使评价更加常态、更加精准和更加科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