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专业”论调可休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两会热评

    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为大学生就业难支招。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建议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等。坊间对此也颇为关注,纷纷献计献策,如有人提出要慎重选择所学学科,避开“天坑专业”。

    所谓“天坑专业”,多指就业难、环境差、薪资低的传统学科,被贴上了相对负面的标签。加上一些自媒体的推波助澜,这些传统专业在世人面前变得有些“面目狰狞”,貌似一和这些专业挨上边,高校学生的未来前景将一片黯淡。其导致的后果就是相关高校本科和研究生招生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一些热爱这些专业,并对上述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子,在网络“天坑”论调的围攻下,心里感到恐慌,内心焦虑,容易抛弃自己的兴趣,转向自身不太喜欢的专业或者行业。这不但使学生自身的发展前景受到限制,还影响到高校相关专业的良性发展。

    网络上产生“天坑”论调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与“生化环材”“土木机械”相关的专业,都属于传统的专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专业就在高校中存在,是工科高校的主流专业。上述专业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由于上述专业的传统特性,在高校专业占比较大,招生人数比较多,每年的毕业生也比较多。但在传统就业市场日渐饱和的条件下,上述专业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

    二是以计算机、软件、通信专业为代表的新兴专业,在国家信息化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涌现了大批世界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以高工资、高福利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吸引着大批毕业生蜂拥而至。由于这些公司以高科技色彩立足于就业市场,因此在整个就业市场显得高大上,深受家长和学子们的青睐与追捧。而“生化环材”“土木机械”这些传统专业与之相比,有点黯然失色。

    三是一些自媒体为了收割流量,投人们之所好,在自身不甚了解专业及行业背景和特点的情况下,人云亦云,其结果就是网络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天坑专业”的文章、讨论,甚至造谣、抹黑。虽然一些科技界的院士纷纷就“天坑专业”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反对把上述专业标签化,但是在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院士们的意见也略显苍白。他们的科普文章在自媒体的汪洋大海中难觅踪迹,宣传效果不佳。这让面临专业选择的众多高中学子更是无所适从,难辨真假,最终在“天坑”论调的包围中随波逐流,迷失了方向。

    四是公众辨别网络媒体信息真假的能力不足。在大家朴素的认知中,工资高、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而传统的“生化环材”“土木机电”等专业,因其工资待遇中等、工作环境一般,特别是化工厂被严重污名化,最终无奈落得个“天坑专业”的坏名声,而被众多学子所抛弃。

    “天坑专业”的论调可休矣,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上述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比如,隶属于央企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三桶油”,具备典型化学、化工、材料专业的属性;中国船舶、中国中车、中国机械等央企具有鲜明的机电专业色彩;中国建设、中国建材需要土木专业的重要支撑。上述企业是国之重器,涉及国计民生等根本,因此需要大量的“生化环材”“土木机械”专业学子为之奉献拼搏。

    二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汽车行业正在迅速替代传统的燃油车,其中需要的高能量密度电池、锂离子等能源材料均需要“天坑专业”做重要支撑。

    三是在国家“3060”目标的驱动下,以生物化工为代表的合成生物学正在迅速崛起,生物燃油、生物材料正在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低碳以及零碳足迹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追寻的目标。比如一些轮胎巨头纷纷制定规划,抛弃传统化石基材料,代之以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

    四是环保政策驱动人们使用更加环保的技术体系,比如黑色轮胎和白色塑料的固体废弃物是令人头疼的环保问题。但是,在绿色环保政策压力下,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倒逼废弃轮胎和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持续升级。相信不久的将来,黑白污染问题将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总之,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人们所谓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天坑专业”的负重前行,即使再高大上的信息网络通信行业,也离不开“天坑专业”的基础支撑。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