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基层”课本 完成“群众”作业 浙江各高校暑期思政工作走心走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8-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刘丹丹

深入社区、村镇、企业、大中小学校;面向居民、村民、企业员工、大中小学生;宣讲党史,托管服务,利用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暑假,浙江高校创新学生暑期实践形式,学生们以社会为课堂,以生活为课本,将这堂暑期思政课,镌刻在青春记忆中。

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

换乘两列绿皮火车加一辆大巴车,历时33个小时,7月16日,浙江外国语大学暑期实践团队来到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他们此行的目标是,给这里的留守儿童讲一节特别的思政课。队员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下功夫备课,分别以“一个大党、一条小船”和“梦想、榜样”为主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学习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当知青时的优秀精神品质。

“同志们,我们已经到敌占区三北了!”在慈溪市白沙路街道长春村暑期爱心假日学校里,一场名为《三北抗日第一枪》的皮影戏正在上演。动人心弦的抗战故事,活灵活现的皮影人物,配合着铿锵中略带稚气的话语,吸引了台下一群小观众的眼球。

“皮影戏太有意思了!新四军战士真勇敢,我要向他们学习,好好学习,建设祖国!”假日学校的小学生缪思绮观看演出后激动地说。

这场皮影戏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精心编排的。今年暑假,队员们在假日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加入党史内容,用皮影戏这种孩子们愿意看、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记住家门口的红色历史。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奋斗!”在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鹭湾村文化礼堂内,台州科技职业学院00后宣讲团成员王斌璐,正在给当地数十名中小学生讲故事。今年暑期,该校30余名学生参加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把百年党史带到社区,送到乡村,通过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声声不息”是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宣讲团的名称,队员们说,“声声不息”蕴含着不断宣讲和代代传承两层含义。这个暑假,队员们穿梭于宁波、舟山的大街小巷,走进老党员、老战士家中,将红色记忆整理成档,让红色精神赓续传承。

嘉兴南湖红船、义乌陈望道故居、杭州小营巷、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台州大陈岛、安吉余村……这些闪烁于浙江的红色文化地标,书写着百年来革命英雄和改革先锋在浙江大地上的光辉事迹。暑期里,浙江高校千支团队赴实地,用脚步丈量红色精神,联动小学和中学,开齐上好这堂暑期思政课。

用知识技能服务群众

“科学家就是我们应该追的星!”此言一出,车间里掌声一片。今年暑期,浙江工业大学“青说青听”未来科学家理论宣讲团将课堂搬进了工厂车间。

队员们走访调研、科技服务、理论宣讲,制作微党课、Vlog等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把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美丽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26岁的实习技术工人蔡梁铖听完宣讲,认真地说:“看到浙工大的老师和学生帮助我们解决技术难题,我既佩服又羡慕,干活儿更有动力了!”

作为行走在高原的思政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川藏青健康光明工程”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今年,该志愿服务队20余人奔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乡,开展“塔公光明行”活动,搭建临时眼科检查中心,从防盲角度出发,以检查咨询为重点内容,在半个月内完成当地2000余名藏族同胞视觉健康筛查工作。

浙江农林大学有一个特别的学院,叫村官学院。2015年起,该校与金华市合作,利用暑假选派村官学院的学生前往金华开展实践活动。今年,村官学院的50名学员,分成10支队伍,进驻金东区孝顺镇、义乌市佛堂镇等10个乡镇街道,开展驻村实习。在这堂必修课上,学生们拜村干部为师,和农民们同劳动,参与村务管理,深入调研农村情况,为村民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除了专业技术优势,浙江高校还擅长发挥文化优势。浙江开放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就发挥了学校戏曲社的特长,传承浙江历史上“唱新闻”的文化传统,在后岸村与何村成立“红色戏曲”演唱班,义务教当地学龄儿童唱戏曲、学党史,并带领学员走向村口桥头、田间地头、文化礼堂为村民表演。举办“革命服饰”设计秀,利用麻绳、蛇皮袋、树枝等设计革命时期服装、鞋履,让当地孩子们深刻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今年,浙江传媒学院组建了145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平阳新联村文化帮扶团队整合学校资源,围绕新联村乡村文化记忆馆援建项目,分别从红色文化、畲乡文化、创业文化、乡贤文化、黄茶文化等入手,对朝阳社区6个行政村开展深入调研帮扶,深度发掘当地乡村文化内涵。

用智慧翅膀飞跃鸿沟

“嘎苏徐,卓不!(藏语:欢迎,朋友!)欢迎来我的直播间!”来自西藏的洛旺组杰和母亲在手机镜头前,一边用藏语和网友打招呼,一边熟练地介绍着奶酪。而镜头的另一侧,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的西藏籍学生贡热正在帮忙整理藏红花、冬虫夏草等待销售的特产。 “我想推广家乡的好东西,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正宗的西藏牦牛肉干。”作为“ZHU梦爱农”服务队学生负责人,贡热成为连接学校和家乡的桥梁。这是金华职院在暑期组织的“学党史·办实事”系列之“阿郎西藏行”活动,师生们利用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结对西藏农牧区,传授致富经。“点击‘地标地图’,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红色地标,非常直观。”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推出了名为“红色互联”的小程序。人文与外语学院的曾文庄进行了演示,进入小程序,轻触屏幕,点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地标,点击音频,就可以学习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通过这个小程序,我们可以足不出户,打卡全国各地的红色场馆。”他自信满满地说。

生活中,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会遇到很多困难,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以此为切入点,走访衢江区太真乡竹埂底村、开化县杨林镇新源村等10余个村庄及社区,对300余名老年人开展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针对重点场景,制作发放《老年人智能手机实用指南》,指南不仅设置了轻松诙谐的图文介绍,还配上了寓教于乐的“课外作业”。接下来,实践团队将通过乡村振兴讲堂、老年大学和一对一陪伴帮教等形式,组织智能技术送教上门。

在这堂充满“泥土味”思政课上,浙江高校学生熟读“基层”课本,完成“群众”作业,不断思考和沉淀,尽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