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师生向往的仁美校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以下简称“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学生连获国家、省级大奖!

    2023年以来,4人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创意天梯挑战赛全国一等奖,2人获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决赛中学组创意编程搭建决赛冠军,2人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省赛一等奖,2人获得福建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设计大赛省一等奖,2人获得福建省科普创新大赛省二等奖……

    福建师大泉州附中肇始于1969年,前身是福建省重点侨校——泉州市满堂红中学,2004年更名为泉州第十五中学。2018年,学校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机遇。泉州市鲤城区政府部门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将其纳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学校行列——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应运而生。2021年,泉州市鲤城区政府部门选派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的校级干部和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优秀干部组成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新班子引领学校承前启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涵发展,学校步入发展快车道。2022年至今,鲤城区先后投入1.5亿元、增加招聘在编教师62人,支持福建师大泉州附中提升办学质量。

    “看起点,比进步,师生彼此欣赏,共同成就。”依据办学现状和生源实际,学校党总支郑忠盛书记提出,福建师大泉州附中是由一批侨亲本着为国树人的初心创立的,现在我们接过这一棒,接续奋斗发展,要牢记初心使命,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加速创办“泉州市优质特色学校”,彰显“法治强基·仁美润心”办学特色,奋力书写“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育人新篇章,打造师生向往的仁美校园,仁于心,美于行,育于人,成于果。

    在“仁美教育”理念的熏陶下,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数量取得较大突破,办学取得了跨越式进步。

    党建赋能 激发办学活力

    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创建现场考察,获批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泉州市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足球)自主招生资格,入选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省级德育一校一案典型案例,获评“泉州市首批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

    政府部门投资1.2亿元扩建的宿舍楼、综合楼、学术楼已全面投入使用,富丽楼、玉衡楼实验室改造工程竣工,红满堂校史馆竣工,学生科创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标准化建设改造完成,食堂通过食品安全B级评估……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硬件水平跃升一流学校行列。

    这些只是福建师大泉州附中2022—2023学年度部分办学成果和建设项目。这也是学校党建赋能、激发办学活力的生动见证。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郑忠盛发挥“火车头”作用,组建推动教育发展的“动车组”,协力催发办学活力。在会议室墙壁上,有一张由二三十个文件袋组成的“作战图”,里面装的就是一个个项目的进展材料。“我们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创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使鲤城区增加一所优质高中,满足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郑忠盛说。

    学校锚定发展目标,全面建章立制,编印了《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制度汇编》,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让制度引导、激励教师自发成长,导向学校的内涵发展。自2021年新班子到位以来,学校每年提出一个办学阶段性发展目标,引导全体教师“积跬步,至千里”。

    仁美德育 凝心铸魂育人

    “要发现和欣赏学生的优点,从发展性、成长性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每名教职工都应积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郑忠盛说。

    近年来,福建师大泉州附中按照“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不断创新德育途径,打造出仁美德育品牌,德育工作更加立体化、实效化、特色化,铸魂育人的成效显著。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129”思政一体化(1个马克思主义青少年研习所、2个党员工作室、9个学科课程思政)为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9项德育课程为途径,以非遗进校园、多元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专题活动为平台,建立完善了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的仁美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不断拓宽德育实践途径,形成以书法绘画素养提升为抓手的美育,以“春秋园”“延陵蔬菜基地”为依托的劳动教育,以“模拟法庭”“模拟检察宣告”“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法治办学特色,以闽南海丝非遗文化舞龙舞狮、拍胸舞、五祖拳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国防社会实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格局。

    学校还充分利用“一报两台两馆”(《笋青报》、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图书馆和校史馆)等育人载体,通过国旗下宣讲、主题班会等方式,以丰富多元的途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把立德树人落在实处。学校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工作格局。

    鲤美教师 打造名优团队

    加固装修满中楼、椿芽楼,改善教师住宿条件;建设教师自助餐厅,改善教职工工作环境;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增强教师获得感……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切实把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让教师真正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学校先后制定了《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名优教师培养规划》等系列制度,设立“满堂红教育基金”奖教奖学,开展“鲤美教师”“仁美导师”“优秀班主任”及“四有”好老师评选活动,教师发展有标杆、有动力、有希望。学校还依托福建师大附中等名校资源,通过引入专家、名师领衔,采用教师跟岗、优生委培等方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福建师大泉州附中逐步形成鲤美教研“234”模式,即抓好课题工作常态化和论文工作实效化两条主线,建设领雁团队、名优团队、青年团队三支队伍,打造鲤美工作坊、鲤美论坛、名师工作室、科创中心四个品牌。

    近一年来,福建师大泉州附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技能比赛获奖达182人次,其中国家获奖4人次、省级获奖5人次、市级获奖25人次、区级获奖148人次。教师梁良飞的作品《基于模块化磁吸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探究仪》荣获第10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金奖,教师洪冠颖的作品入选福建省中小学“非遗传承之美进课堂”美育优质录像课,教师张思凯的课例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精品课”,教师张美如的作品获泉州市中考九个学科教学技能之作业设计比赛一等奖……

    人美课程 促进多元发展

    生成“仁美耕读·鲤美‘五育’”劳动教育融合课程,编制《劳动教育与实践指导手册》《耕学地理》,新设立“蔚来”现代农业展示空间——“蔚来”植物工厂,“仁美耕读·鲤美‘五育’”入选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这是福建师大泉州附中人美课程建设的一个剪影。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力,不是啃书本啃出来的,而是用综合课程‘熏’出来的。”郑忠盛书记说,“丰富”和“综合”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

    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要,确立“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有特长”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供给上发力。学校切实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守正创新,构建“345”人美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含基础类、融合类、特色类三大类和“崇德课程群”“明志课程群”“敦行课程群”“致远课程群”四大群,以及国家课程规范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社团活动课程化(普及化)、德育课程主题化、实践课程具体化,形成了有层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课堂,主载体是课程。”多样化、特色化课程体系,为学生“各美其美,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让“每名学生仁美而自立”的教育愿景变为现实。

    “五育”并举 深化融合育人

    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决赛中,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学生林梦缘、尹子怡的作品《聚焦社区美化 助力朗诗绿色生活——一种水中漂浮物自动收集装置》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学组创意编程搭建决赛冠军。

    这与福建师大泉州附中新组建成立的“学生科创中心”密切相关。学校先后成立人工智能社、机器人社、天文社、生态社等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科创社团,让更多学生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中成长。

    “只要学生有想法,我们就有办法帮助他们实现。”学生科创中心负责人梁良飞说,该中心面向师生全天候开放,实行开放式培养,通过各类科创项目和赛事让学生有成就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学生科创中心成立一年来,共有58人次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29个。

    近年来,福建师大泉州附中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营造尚美、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新格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