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限可能变成真正的可能 ——解读杭二中学生的成长密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仅善于发现并利用好国内外既有的各级各类平台,让学生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更难得的是,杭二中还努力做好自身建设,筑巢引凤,将国际高端平台引进校园。去年6月,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正式落户杭州,杭二中成为继上海中学和北京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之后,哈佛峰会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平行会场。依托峰会这一平台,杭二中的学生们得以享受优质的哈佛大学教育资源,感受前沿的国际教育理念,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还有机会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常春藤盟校录取。

像这样,尽可能多地把各级各类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国际性赛事中感受学科前沿知识的魅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思维的发散与启迪,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培养起敏锐的观察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杭二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为杭州二中学生在CTB课题英文答辩现场

图为2016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活动现场

C.文化比学识重要

给学生专属的二中DNA

“高中期间,我经常来往于中国和美国,参加了很多竞赛和国际交流活动,还积极准备美国高考。二中从未束缚过我拥抱世界的梦想,她给予了我追逐梦想的最大自由和空间……”一封来自美国的“小情书”,让叶翠微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写信的人是杭二中毕业生郭文景,当年她在高三时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事至今仍为不少二中师生津津乐道。15岁时就曾教美国孩子奥赛课,还曾连续两年参加美国国家信息学奥赛并夺冠,郭文景不仅是学霸,还会帆船、爱滑雪、擅辩论、懂急救知识。从“读懂世界”到“向世界展示你的不同”,郭文景的多才多艺有着明显的“杭二中特色”。“希望我们的学生不管走多远,他们身上都有着专属于二中的DNA。”王华琪说。

“杭二中不是以分数来证明自己办学的不平常,而是以多少人走出二中以后,能够成为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民族、对国家有责任和担当的人的这个指针为办学标尺。”叶翠微强调说,杭二中拒绝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引导学生在青春时代就对这个社会有悲悯之心、仁爱之举,就能涌动着心怀家国的血液。“二中人不仅要会读书,更要会玩耍,要放眼世界,也要心怀家国。”

于是在杭二中,辩论社、爱哲社、模拟政协社、甘草中医社、凤凰折纸社、含英英语社、鸣鸾汉服社、瑾瑜轩历史社、箬音民乐社、眸某话剧社、墨缘书画社等一系列学生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相继成立;二中戏剧节、二中达人秀、二中好声音、二中课本剧、二中电声乐队专场演出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论国际视野的培养,我们有永久落户二中的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和知名外教课程群;论家国情怀的塑造,我们有杭二中未来创新学院。”该校科研处主任黄犁欢说。

因为从新闻中看到杭州某小区抗议临终关怀院建设,学生傅荣美就萌生了要做“临终关怀”这个课题的想法。从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开始,傅荣美和同学们一点点揭开了杭城“临终关怀”之现状。“观念尚未普及、医疗资源没有到位、病患亲属无法理智地‘断舍离’……”于是,杭二中的学生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世界予我的最后一个拥抱》发布到了微信公众号上,还在多个场合进行演讲,获得了社会中许多人的认同。后来,这批学生还组建了IDO小组,带着“临终关怀”项目参加了CTB(哈佛大学中国大智汇)。

对此,杭二中未来创新学院主任陈颜龙说:“孩子们对很多社会事件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这也是学校开展调查型学习的源头,学会用科学的方式、理性的思维为正能量发声,也是一名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陈颜龙经常带领学生们聚焦隐藏在社会角落中的问题。例如,他和学生们一起关注城市中的流浪者群体,为社会救助建言献策;一起为失明儿童开音乐会,点亮他们成长的灯塔;一起调研中学生群体对医疗急救知识的认知率,并形成提案提交至全国“两会”讨论等。

随着新高考和新课程的改革逐渐深入,杭二中的学生们真正享受到了多元选择和课程松绑的福利,他们有了更多机会和更高的平台去实践心中的各种奇思妙想和各类社会问题。叶翠微欣喜于孩子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文态度和科学精神。在他看来,身处一个开放的时代,学生们既要围着书本,也要跳出书本,“特别对他们来讲,能够有一种终极的态度来审视生命、来关注一批特别的人群,我觉得这本身就反映了孩子们学习的进步、智慧的迸发、文明的光耀”。

图为杭二中模拟政协社团学生在杭州青蓝小学教小学生急救知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