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强国目标 共育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色工作:积极健康心理光照行动完善深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九项协同”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重点加强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促进心理育人精准化、专业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行动以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为目标,积极创建“一站式”学生社区“1+1+N”新模式,深化一站式集成党建引领育人体系,建设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为思政教育提供精准决策靶向支持。

    推进安排:横向抓十大行动推进,统筹各行动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方案及台账中各项任务,定期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形成工作案例。纵向抓重点项目提升,支持立项思政研究课题,培育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或工作品牌等,确保在“十四五”期间育人工作基本任务有质量、传统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亮点。

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 徐建

    北京理工大学发挥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在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上持续发力。

    更新思政教育理念,用大数据赋能“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创新”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一是设计老校长数字人讲校史、“云端毕业典礼”“知识图谱+党史”学习平台等,以信息化手段进行价值引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二是牵头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构筑红色资源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智慧化平台,实现学生线上互选、互修课程和学分互认,创新“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混合式学习模式,让学生更理解更爱学。三是以智慧课程体系育“双创”,举办首届“元宇宙”挑战杯大赛,建成智慧就业服务系统,实现招聘信息精准推送、人工智能模拟面试等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服务。

    拓展精准思政路径,用大数据赋能思政课、课程思政、日常学生思政工作的大思政格局。一是大数据赋能思政课。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平台,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思政课堂。二是大数据赋能课程思政。深挖学校“三代人”思政元素,深化“红色铸魂、北理品牌”课程思政格局,打造“数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大数据赋能日常学生思政工作。积极策划创排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红色精品舞台剧《大道更光》,推出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观演空间;建设心理健康状况步态检测评估走廊并投入使用,将语音情感识别测试运用于新生心理普查。

推动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东华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廖丽金

    东华大学在配齐建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配优近200名兼职辅导员和百余名班导师或博导班主任,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学校聚焦新时代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以“分众式—沉浸式—导向式”抓实“三大举措”,实现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实人才“蓄水池”,建分众式培训机制,实现辅导员培养从“外部学习借鉴”到“实现自身造血”。以“知·行”讲坛模式打造辅导员“理论强基”精品课程体系,以“领雁计划”强化学院党委副书记这一关键少数的组织领导力,以“攀登计划”提升优秀骨干辅导员的专家化水平,以“特色工作室”发挥专家型辅导员的带动作用。

    二是抓实赛事“练兵场”,建沉浸式提升机制,实现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从“被动到主动”。依托每年承办上海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主题班会教学竞赛,以“2+X”模式开展备赛训练,实现优秀梯队接续培养,同时为1000余名上海高校辅导员展示工作案例、交流先进经验、传递共同价值;依托学生理论宣讲赛事指导,辅导员从选手化身为教练,与学生同台宣讲,实现师生共育。

    三是抓实铸优“成果集”,建导向式研究机制,实现辅导员科研成果转化从“高原到高峰”。以“课题组长负责制”推动研究团队形成和研究方向确立,在学校人文社科繁荣计划中单独设置思政序列课题,实施新进辅导员科研启动基金全覆盖;以“项目化”机制推动德育实践创新团队形成,形成优质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经验和品牌。

探索医教结合育心模式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部长 韩刚

    上海师范大学充分发挥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在“三全育人”中的专业支撑作用,持续探索和深化医教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是共建绿色通道,提升就诊效率。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深化合作,开通学校“心理危机学生紧急就医绿色通道”,提升心理危机学生及时转诊治疗效率。

    二是共建医师驻校,扩展“门诊”方式。邀请上海市精卫中心医生组建坐诊团队,开展线下副主任“半日驻校坐诊”,协助疑难个案评估诊断,为就医困难学生提供在校医疗门诊式评估。针对线下就医困难学生,联合区精卫中心专家扩展“门诊”方式,开展线上医学评估。

    三是共建研判督导,聚焦“一生一策”。借助精神医学诊断与矫治的专业所长,发挥精卫资源在学生心理危机中的干预作用。针对全校摸排中发现的重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危机研判会”,形成“一生一策”。针对每月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中发现的疑难个案,开展“心理危机疑难个案每月研督”。

    四是共建专项培训,提升医学素养。将精神医学培训纳入师资分层分类培训,打造兼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医学知识的“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连续8年举办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班。

    五是共建科学研究,扩展育心宣传。积极参与市卫生健康委、市精卫中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编制高校《心理危机预防管理和干预手册》及《心理危机干预在线教程》等。

构筑校园心理健康生态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校团委书记 齐成龙

    首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多部门联动积极构筑校园心理健康生态。

    探索构建大心理健康工作格局。一是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融入日常思政工作。把心理健康工作融入“三维班主任”工作体系,探索“第一班主任”思政育人工作新模式,班主任协同育人、有机融合,打造育人共同体。二是积极推进“党、团、班、舍一体化”护航体系。积极发挥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部书记、宿舍长的作用,解决心理健康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问题。三是强化共青团思想引领。以积极的思想引领和丰富的文体活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构建“六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一是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已形成以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引领、1门必修课与6门选修课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群。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作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实习基地,探索“以教促学、以学促用、学用相长”工作模式。三是完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每学期形成专业化心理咨询数据分析白皮书、心理危机个案干预红皮书、心理文化活动黄皮书和心理素质教育培训绿皮书。四是强化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创建了校、院、班、宿舍及学生五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和体系。五是建立动态心理健康状态监测体系。启动“心理护航计划”,建立动态心理健康状态监测体系。六是加强平台保障。以危机案例研讨活动、危机会商、项目小组、专业培训为载体,搭建多个工作平台。

书院制建设赋能学生社区

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武装部)主任 孟祥栋

    上海大学持续推进本科生书院制建设,赋能学生社区在教育、管理和培养上的转型升级。1993年,学校成立社区管理部,开展“六位一体”育人;2007年率先成立位于生活园区的学院——社区学院;2019年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首批试点;2022年“基于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探索和实践模式”获得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成立书院制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召开专题推进会18次,形成37个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党建引领、创新培养、队伍进驻、学生参与为重点,于2022年9月成立12家本科生书院,探索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学校重点实施党的领导贯穿到社区。成立功能性党支部,建立党员承诺制、值班制、责任区,制度化落实党员培养过程中对社区表现的考察。双院协同激活社区。推进专业学院建书院,打通协同机制障碍,将“两张皮”变成“一件事”。全程导师助力社区。深化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构建“交以为师”的师生关系,推进百千导师进书院,累计建设全程导师书院精品项目196项。学工队伍守望社区,制定《本科生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方案》,辅导员在书院办公,落实“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的“新三同”机制。文化书籍涵养社区。推出书院“百卷经典”必读书单,培育“一院一品”课外培养项目,开展书院文化节、书院大讲堂、本科生学生论坛等品牌活动。

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研工部、武装部)部(处)长 卫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