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 长三角大有可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意义重大。图为中学生正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视觉中国供图 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教育发展加速度。图为小女孩正在制作机器人。
视觉中国供图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内容

    “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领域如何落实好、服务好这一重大战略,推动长三角形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地和制高点?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又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近日,由民进上海市委、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年会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学术沙龙,长三角地区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高等院校学者、科研院所专家、一线校长教师及企业界代表等70余人,共话如何更好助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

    1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新变革

    春节期间,Sora文生视频程序让人们狠狠惊艳了一把,高质量的长三角教育发展绕不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在会上作专题发言,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近十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STEM及人工智能领域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方面的快速发展情况。她建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长三角地区要立足学科群建设,加快探索体制配套、教师激励、资金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让我们超越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有关教育变革的这一判断,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表示,应对时代变化,今天的学习将是学习者自我觉醒和心灵成长的过程。为此,教育要从知识为本,走向能力为本、育人为本,让学习者获得精神丰盛的动力。

    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介绍了上海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进展。他表示,要避免数字化推进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区域及校际新一轮不平衡。为此,要做好数据治理共享共用,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同时,要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宣传,形成广泛共识,切实提升广大师生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能力及素养。

    2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如何协同发力

    “长三角教育发展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一体化’,一个是‘高质量’。何以示范引领?一是同构先进教育理念,二是共建教育评价标准,三是促进教育资源适当流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殷一璀如是说。

    “我们宝山建立了全国首套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图谱,并且推广到全国200多所学校使用,很多学生从这个智适应学习系统中获益。”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告诉记者,“那有没有可能,长三角地区把高中十几个学科分一分,就像你有一盘花生,我有一盘菜,大家凑一桌降低成本?”

    作为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试验区,宝山区开启了诸多探索性实践。但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协同发力,依然困惑着这位区域教育改革领头人。他呼吁,加大各地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共建共享。

    “近年来,长三角致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打造全国教育区域样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深化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是资源共享的问题,更需要理念的统一和体制的协同。”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表示。

    “深刻认识长三角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先行探路、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离不开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的深刻洞悉和把握。”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张道根在会上所作的主旨报告,将教育置于宏大叙事,剖析了教育变革之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家存表示,长三角在教育一体化方面,应集中力量探索建立统一的教育评价标准、模式和方法。而在突破口方面,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原副主席程霄玉等多名专家建议,集中力量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在长三角率先形成学生身心健康管理方案。

    “教师一体化发展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很多探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在会后告诉记者,例如,长三角地区在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交流轮岗、跨区域挂职等方面,不仅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实质性地有所推进,促进了各地区人员与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但各地区的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均衡,通过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教育、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任务仍很艰巨。

    而就不同学段而言,助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也有各自的任务。范国睿以高等教育为例:“当前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更强了,高校的专业布局是否能从一体化的角度来设计?专业布局如何去引领,而不仅仅是‘适应’甚至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这都是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培养

    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一重要引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人才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强大动力。

    会上,多名专家就此话题进行探讨。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认为,关键是要通过教育,关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细心呵护、不断激发每一个人的创新潜能,除了关注知识技能的提升,更要着力培育学生沟通、合作和信息整合能力,塑造学生的公德心、同理心、责任心等品质,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全球意识与跨文化意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王烽等专家分享了对“人才”的理解——人才不仅包括科技型拔尖创新人才,也包括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从功利主义到人本主义,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精英化到普及化,既要关注共性,更要尊重差异,保护和培养创新型人格,发挥“主体能动性”。这是事关我国教育“基本盘”的重大问题,涉及整个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强调,要树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尊重因材施教的规律,重在保障教育机会公平,同时鼓励合理、良性的学业竞争。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认为,要把握中学这一创新思维与人格养成的关键期,从培养“国之大者”出发,早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部署。他建议,要在中学里导入学术志趣领域的大师引领,发挥“点拨”的魅力,创造研究型氛围。

    除了以上热门主题,在教育强国建设大背景下,如何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经费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教育评价标准一体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化、国际教育服务供给适切化等议题,与会专家和实践者也发表观点并给出破题之法。

    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民进中央原主席严隽琪说,教育必须以多样化来应对当下的不确定性。对于教育而言,宽松的土壤,更适合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为此,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既要拔尖创新,也要有各式各样的人才类型。教育不能只有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要有多种多样的学校和多种多样的学生,如此才会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对此,教育行业要作出不懈的探索,付出艰苦的努力。

    

观点摘编

    桑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大数据具有规模宏大、类型多样、价值巨大、更新频繁的特点。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要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决策。建议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注重提升教育决策主体数据素养,从而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陈克宏(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

    长三角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在全国居首,但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型制造业发展的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为解决就业问题、输送未来制造业急需人才作出贡献。

    胡卫(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教育资源最集中、发展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在创新转型过程当中,进一步优化配置,以学科发展融入服务国家战略。要推进综合高中建设,更好发展职业本科;要完善机制、营造氛围,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