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关键小事 打通民生堵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北京日报》报道,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北京通学公交线路总数达259条,每天服务学生超过1万人次。目前,全市正在摸排新增通学需求,继续扩大通学车覆盖范围,同时将根据学生兴趣班放学时间差异,提高通学车车辆周转效率,提供分时放学接送服务。这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通学的民生工程,获得不少家长、学校的好评。

    对家长而言,通学车有效解决了距离学校较远学生的接送问题,也消除了家长对学生独自通勤安全问题的担忧。对社会而言,通学车有效缓解了靠自驾车、公交车及电动车接送学生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了学生穿越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成为优化超大城市治理的有效探索。此外,通学车还具有辨识度高、安全系统完备以及有专业人士陪护等优势,成为家长接送学生的放心之选。

    除以上显见的有形价值外,通学车也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附加价值。一方面,通学车把同在一条线路上不同学段的孩子连接起来,混龄乘车给孩子提供了跨年级交流的机会。孩子可以在相互帮助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共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把通学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例如,在通学车上开展安全教育、礼仪教育,以及同伴互助教育等,让通学车成为“移动的讲堂”,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补充。

    通学车在为家长解决送娃上学之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部分市民对通学车的认识不够、礼让意识不强。在上学放学时段,社会车辆、电动自行车时常占用通学车站点,延长了学生路上时间,也给学生上下车增加了安全隐患。二是部分有需求的家长对于通学车仍持观望态度,对通学车的安全问题,以及能否常态化运行还存在质疑。三是通学车的线路、时间等安排无法满足部分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让通学车真正成为学生上下学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社区、学校、交通部门应协调配合、通力合作。社区应加大对通学车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礼让通学车”的观念,安排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协助维护站台秩序。学校可成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制定学生上下学安全组织方案和应急预案。比如,组建队伍专门负责校门口的上下学秩序,调动教师、家长参与到随车志愿者服务之中。交通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对学生乘坐需求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优化发车路线和中间停靠站点,增加线路和发车密度,不断优化提升通学车的安全和服务水平。

    通学车的开设从每个家庭的实际需要出发,上下联动、统筹规划,为大城市学生出行探索出了优化选项。通学车和招生入学一网通办、改革校医配备模式、优化课后延时服务等举措一样,看似是平常的小事,实则是关涉民生的关键事。只有办好这些关键小事,打通民生堵点,才能直通民心,使民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作者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