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优提质“高新区”们如何破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我国近3000个县区中,有一批年轻而特别的区,叫新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它们的教育管理机制有很多特殊之处。哈尔滨新区就是其中之一。

    哈尔滨新区是2015年由国务院批复成立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成立之初新区在教育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自身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数量又不足,不仅内部发展不均衡,与哈尔滨市主城区相比也严重落后。

    面对这样一个状况,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那一定跟不上新区发展速度的要求,当时我和同事们还说:“我们的教育至少发展速度要超过新区GDP的发展速度啊。”所以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发展起点在哪里?那就是真正发挥新区自身的体制机制优势。所以,回过头来再想的话,我想用两个词,“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教育领域扩优提质,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正是新区的优势所在。

    哈尔滨新区以建设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从2018年起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目前已转段升级为示范区。6年来,新区全面推行“三维”“六面”20项改革行动计划,形成“3113”改革模式,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区的综合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创新人才激励培养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二是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保障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三是创新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引领高质量的内涵发展;四是创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营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态。以创新体制机制支撑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高品质的多元育人体系、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其中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绩效管理规范化、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价等一系列改革项目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哈尔滨新区样本”,成为《人民教育》“2021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好的机制要在政策的支持下才能保障好的运行效果,所以供给侧的政策支持尤为重要。举两个案例来说明:

    第一个案例是“三级”事权清单运行机制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必须厘清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哈尔滨新区加大力度创新事权管理机制,在承接省级、市级下放事权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编办、人社局将岗位设置、干部任用等9项区级事权移交给区教育局,区教育局将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等20项事权下放给学区、学校,构建了区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事权清单运行机制,落实了校长自主管理教育教学、自主实施岗位评聘、自主开展绩效评价等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人权、事权、财权高度统一的保障机制。以校园招聘为例,中小学校享有“四自主”,即岗位自主设定、评委自主选聘、命题自主设定、过程自主实施,自2020年起,面向部属6所院校、“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优秀毕业生203人。“三级”事权清单运行机制也有力地支撑了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和绩效管理规范化等改革举措落地,确保教育家办学落到实处,激发了中小学办学活力。

    第二个案例是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引领高质量内涵发展。新区自2020年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在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办学质量发展性评价全覆盖,结果应用与督导改进全融合。目前已经完成了三年的改革闭环,从开展基础性评价开始,建立指标体系,找准发展基准线;而后开展增值性评价,关注纵向发展,聚焦底部抬升;最后开展总结性评价,梳理举措经验,助力高质量发展转段升级。过程中一是破“五唯”痼疾,建立多维评价指标体系,指向“评什么”,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破“管办评”不分,建立委托教育评价机制,指向“怎么评”,遴选第三方专业教育评价机构组织实施评价工作,线上评价赋能数字化转型。三是破评价“主体单一”,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方式,指向“谁来评”,建立“三评一议”多元评价方式,促进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四是破评价“结果”虚化,建立评价结果运用机制,指向“怎么用”,建立多维结果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与督导改进相结合,让督导“长牙齿”真正落地,做足评价的后半篇文章。三年评价结果显示:指标实现度均值由83.1%升至91.5%,校际差值由24.5降至15,新品牌学校和新品牌培育学校继续领跑保持高位提升,薄弱学校奋起直追促进底部抬高,各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普遍增值。(作者系哈尔滨新区管委会原成员,现为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