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 唤来满眼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乘风破浪竞一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上级的关心犹如一股春风润进职校每位领导的心田。“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职校领导再不努力办出一流学校、再不办出老百姓崇爱的学校,我们就愧对父老乡亲、愧对职校这块招牌!”职校校长钟端阳朴实的话语中带着坚强、带着信心。祁阳县职业中专从发轫到今天,虽先后有10余任校长主政,但他们始终坚持一条主方向:一定要将祁阳职业中专办得越来越大,办得越来越强,办得越来越有名气。特别是钟端阳校长主政以来,该校发展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

  为了职中的发展壮大,校长钟端阳可谓是殚精竭虑,既要充分利用国家发展职中的政策,又要为学校发展跑项目、筹资金、谈合作,还要过问招生和学生就业。每年招生时期,钟端阳除了参加学生升学见面会,还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反复播放自己的《致全县初三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以朋友和亲人的口吻向家长和学生推介学校,让他们了解学校,然后让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新学期开学后,钟端阳又会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并以大哥哥的口气为学生打气加油,鼓励学生珍惜时光,不要自暴自弃,职校生并不是差等生的代名词,需要自信自立自强,并向学生颁发《校长寄语》。走进学校的新生就像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豪情油然而生。

  付出总有回报。走进该校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实训室,我们不由地感觉到一种来自内心的震撼:这所县属的职业中专竟然拥有如此先进的实训设施!仪器设备总价值4120多万元。据了解,在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近3年来,祁阳县职业中专共投资4750万元建成两栋生产性实训工厂。钟端阳校长还兴奋地告诉笔者:2013年学校还将投资800万元兴建新学生食堂,投资400万兴建塑胶田径场,投资860万元重点建设机电类、电子类、信息技术类、服务类等专业在内的30个实训室。学校计划投资400万元,统筹规划,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花园式的工业文化型学校。

  “好风凭借力”。祁阳县职业中专借助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迅速弥补了实践课教学的空白,使学校告别了“在教室里种植,在黑板上加工,在作业本上修理”的历史,为学校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奠定了基础,也为学校进一步优化软件环境提供优质硬件平台,以致后来,专家在校园参观时,对祁阳县职业中专坐落在工业园处,学校内部又建有学生实习工厂和企业的模式赞不绝口:“园中校,校中厂,名副其实!”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和关键,师资力量是决定职业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直接决定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这是祁阳县职业中专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的重要体会。为了解决专业课教师奇缺这一问题,自2010年以来,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大力推行“三个三”工程,对现有教师确定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学习时间,通过培训、进修和自学三种渠道,督促非专业课教师向专业课教师转化;专科学历向本科学历转化;文化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自该计划实施以来,每年有34%的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达14%,并为获得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报销全部学费。通过培训,专任教师硕士学位由5年前的11人增加到26人;本科学历由原来的87%上升到98%;培训省级专业带头人10人,市级专业带头人15人。同时,学校广泛引进教育教学精英和技术人才。近两年来,学校吸收各类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12人;计划在近3年内,将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人数提升到在校教师总人数的20%。学校高薪从行业企业、高等院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担任外聘教师61人。

  为了优化职教队伍,引入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祁阳县职业中专中层领导打破终身制,实行聘请制和轮岗制,每年对在任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优胜劣汰。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评聘分开,实行高评低聘和低评高聘,重视真才实学。对全体教职员工实行聘任制和末位淘汰制,打破铁饭碗,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实行精细化管理,随时抽查老师出勤、教案和旁听老师讲课,并让学生考评老师称职与否,严格考核细则,奖勤罚懒,优教优酬。

  为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集思广益,祁阳县职业中专一直推行校务公开制。学校有重大决策,实行民主审议,集体表决;实行教代会制度;设立校长信箱,师生有好的合理意见,凡是采纳的,给予重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办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祁阳县职业中专秉承“热爱专业、学有所长、修养身心、服务社会”的校训,对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方面重点进行改革,努力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以来,祁阳县职业中专在教研教改方面大力推行“十个一”工程(参与一项课题研究;阅读一本与业务相关的书籍;撰写一篇优质教案;制作一个特色鲜明的教学课件;讲一堂高水平的示范课;撰写一篇典型的教学案例;帮教一名潜能生;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一篇优秀论文;结合课程内容,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创作一件科技发明制作),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和实训课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使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12人。通过对专业骨干老师的定方向定岗位培养,近3年来,王云雁等9位老师承担了省级以上课题13个;老师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107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6个。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由2008年的75.8%上升到93.1%。

  学校奉行“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无感情的管理”,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将温暖和谐的人文关怀与精细完善的制度管理统一起来,实行“德育学分制”,把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形成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学生处主任具体负责、班主任、教职工全员参与,与用人单位、家庭、社区密切联系,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人人德育、事事德育、活动育人、表率树人”的全面德育工作新机制。学校每月评选道德标兵、班级之星、校级之星,让学生身边有榜样,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同,近3年学生犯罪率为零。2009年,学校获得了“湖南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班主任的主题教育课纳入到学生的限定选修课程中,进一步丰富了德育工作新内涵。

  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教学管理模式,让“以章治校,科学决策,精细管理,整合资源”的治校方略在这里尽情彰显。

  职校风光无限好

  一个学校如同一个生命,必须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生命特征,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学校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园中校,校中厂”办学新格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学校始终坚持服务祁阳“工业强县”和服务“三农”发展战略,对接祁阳工业园机械、电子、轻纺、制鞋、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重点建设电子与信息技术、数控技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农艺技术等专业,完善和发展自己。为了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学校制订目标责任制,稳定联系的合作企业40家以上,并不断拓展,实现校企共生双赢。学校现有两个省级以上重点实训基地,共建有73个实训室,已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62个,能同时容纳3000人顶岗实习。将企业车间引入学校,目前学校主体专业如数控、机电、电子、服装、印刷等,全部依托专业兴办产业。将校办企业作为学校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双主体”办学。

  学校目前拥有校办企业4个,提供劳动就业岗位200多个,3年来节省学生开支100余万元。2010年,校长钟端阳在省职成教年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了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带领本专业学生帮助农民改造了45万余亩油茶低产林,推进油茶种植产业化的办学经验,单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比例达到在校生的70%。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实习期间直接到企业顶岗实践,毕业生按“订单”到联办企业就业。以企业名作为班名,深受企业青睐。近3年来,学校共有毕业生4098人,其中有2693人为订单班毕业生,占近3年毕业人数总数的65.71%,订单企业录用订单班毕业生比例高达93.5%。

  开展企业委托的专项培养。把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目标性强,加强了实践技能的训练,突出了能力培养,不仅做到了“对口”并做到了“接口”,同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使学生能尽快融入企业,逐步独当一面,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成才。优质高效的办学模式,2011年吸引了19个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官员来校考察。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是祁阳县职业中专始终不变的办学方针,也是全体师生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学校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大工程”,多层次、多形式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近3年,学校开展的各类培训2.4万余人次。培养了农业产业化人才800多人,帮助5637名农村劳动力和水库移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使1260余户农村贫困家庭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年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学校教师承担合作技术改进项目8项,创造利润860万元,为祁阳县工业园输送了2000多名技术人员,130户油茶种植户直接受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济水河畔听涛声     下一篇:让大学体育发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