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化缘”转身到“重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龙超凡

  最近,笔者下乡到一些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县市,发现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城市郊区和乡镇的一些农村学校结合校安工程拨款和自筹款,投入上千万元,把学校建成了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这些学校楼房造型别致,外墙漂亮,篮球场、塑胶跑道、教室电子白板、室外电子显示屏一应俱全,甚至有的学校还配备了乒乓球自动发球机!

  可喜的背后,也有一忧。校长们在介绍学校硬件投入时,个个脸上放光,自豪之心溢于言表:这个设备最先进,那个设施多一流,然而却较少听到校长介绍投入多少经费用于教师专业成长,更没听到他们骄傲地说“我校的教师是一流的”、“我校的学生是一流的”。

  难怪一线教师感叹,一些中小学校长整日忙于四处找企业、找村委“化缘”,忙于筹钱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应酬和接待占去了他们大量时间,而真正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精力十分有限。难怪有的校长调侃说:“现在业务型校长越来越少了,真正会教书、懂业务的人当不了校长。”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现实所迫。据一些校长说,上级拨付的校安工程款,只够建设教学楼的大致框架,而没有资金用于楼房的内外装修和添置教学设施。无奈之下,校长们只好放下身段不辞劳苦地到处“化缘”,说服有关企业、个体老板和村委捐资兴教。二是跟风习气。同一层次的校长之间会“攀比”“较劲”:你有塑胶跑道有电脑室而我没有,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讥笑我这个校长没能耐?这种思想作祟,校长们有意无意地开始跟风,陷入了“为面子而奋斗”的怪圈。三是用人导向。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大量任命“经营型”的校长,无疑传达出了一个信号--会“化缘”的人容易进步!于是乎,中小学校长们要想进步或保护位子,就必须“搞得到钱”、“玩得转”。

  其中还有个校长们心知肚明、秘而不宣的道理,即“化缘”后把钱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条件,成效可谓立竿见影,政绩可以直观、直接地体现出来。而把心思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校长则显得“吃亏”:教学投入是个无底洞,成效体现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可能会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倒霉事儿。

  如此看来,热衷“化缘”并非仅是校长个人的原因。虽然化缘的结果是在校师生直接受益、老百姓间接受惠,但是校长们不应让自己停留在“化缘”这一项工作上。一位校长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切实抓教育质量的举措,没有真正过硬的学养、才能、人格,恐怕难以管理好一所学校,难以成为一名真正受师生爱戴、敬佩的好校长,而学校也难以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故而,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对校长“化缘”之举给予一定的理解,又要督促他们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抓师资培训和教育质量上来。要实现这种转变,无疑需要在校长评价标准上树立明确的政策导向,加大对校长管理水平、学校整体教学状况、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的评价比重。同时要大力彰显专家型校长的价值。要出台一些有力措施、搭建一些实用平台,组织校长们定期开展学术和业务交流,营造一种比教学能力、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而校长也不应止于“化缘”。在学校硬件配备得到较好改善后,校长都应拿出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教育教学质量,对每一位师生的成长成才负责。正如有的教师所说,自己现在更关注的是专业成长和自身发展,更期待的多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期望在青年教师中尤为强烈。

  当前,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各种优惠政策也向农村教育倾斜。可以说,这几年正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是办好农村教育的最好时期,校长们千万别辜负这美好韶华,不可错失这良好契机。期待农村中小学校长们尽快实现从“化缘”到“重教”的华丽转身,成为令师生尊重、群众夸赞的专家型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