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浙江省扩大“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学校和专业,首次开展农业技术人才、小学全科教师定向招生培养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统筹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山东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的衔接和完善。主要包括高职和中职、中职和高中、高中和初中、小学与学前教育、不同类型本科高校之间以及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上海市重点加强民办教育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民办高校实现跨校统一身份认证。江苏省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优惠政策等突出问题;扩大教育外对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创办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大学和项目。云南省颁布实施《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安排20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5500万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有效地改善了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广东省完善教育强镇、强县、强市和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先进市验收指标体系,2012年新增教育强县11个,教育强镇162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个,教育综合实力有新提升。安徽省级政府强化教育统筹能力,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体制机制三项基础教育改革,在102个市、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开展试点。云南省对滇西边境山区教育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江西省通过教育园区建设,化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难问题。河北在全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探索农业现代化的科技路径。

  ——在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方面,山东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共组建职业教育集团32个。天津市推进6项国家级、112项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海河教育园区实现了学校之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青岛市开展中高职专业联盟建设,在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六方面加强衔接和沟通,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山东省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健全政府、学校、教师等三个方面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浙江省指导高中学校加快选修课程建设,多途径建成113门选修课网络课程。

  ——在现代学校制度方面,江苏、辽宁等地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校按章程规范办学。

  扎实推进 找准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教育在每个历史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从问题出发,并以此为重点和方向。

  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要求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特别要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取得突破,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尊重民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就会成为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教育部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文件。袁贵仁部长在会上说,今后几年,教育部的一号文件都将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文件。

  改革是上上下下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还需要制度保障。成熟的制度和机制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更能够固化改革成果。因此,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能否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育改革能否在“深水区”里挺得住,走得稳。

  今年的年度会议提出,要建立健全指导协调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宣传机制、试点动态调整机制和试点转示范机制,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求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使“深水区”的改革行进得更加稳当。

  就改革的方向而言,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应对诸多问题和困难中,尤其要把握改革的方向,始终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发展出题目,以改革做文章,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增活力,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标准,以人民满意为目的,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大胆探索,务求实效。

  放眼当今世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推进教育改革。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可以说,中国教育正面临一场激烈的全球竞争,未来中国能否在全球化时代建立充分的实力和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刚走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