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善待“不合作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学柱

  校长治校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合作者”。对这些“不合作者”,不少校长采取打击的态度,给予严厉的处罚;或者将这些人打入冷宫,弃置不用。其实,这并不是一名好校长所为,好校长对这些“不合作者”往往会选择“善待”。

  面对“不合作者”,好校长选择自我反思。校长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策略治校,希望一呼百应。但现实却往往并不是这样的,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校长的治校之策,只是一厢情愿,与现实尚有差距,大家难以苟同和接受;二是校长的治校之策,总体上切合实际,但却不能兼顾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使这些人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校长的治校之策,由于解释宣传工作不够,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接受。对待“不合作者”,好校长不是怨天尤人,火气冲天,挥舞起权力的大棒,去打压、整治别人,而是平心静气,保持冷静和理智,首先选择自我反思,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

  面对“不合作者”,好校长主动寻求沟通。有时,校长的治校之策并无太大的偏差和不妥,但却为一部分人所不理解,遭遇或明或暗、或软或硬的抵制。对这样的“不合作者”,校长肯定不痛快,但好校长不会气急败坏,将这些人视为“另类”,或者将这些人当作“对立分子”。而是放下架子,做出姿态,积极寻求与这些“不合作者”沟通。当然,沟通不只是一种姿态,而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好校长总是既坚持原则,又注重选择与“不合作者”的沟通方式。比如好校长不会端坐办公室,找“不合作者”谈话,而是走到“不合作者”的身边,与他们做朋友,真诚地听取他们的心声和主张。一个真诚友善的校长,一个平易近人、把所有教师当作朋友的校长,总是会赢得大家的心的。

  面对“不合作者”,好校长总是知人善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的“不合作者”可能恰恰是有思想、有能力的教职员工。这些人对校长的治校之策持有不同认识,或者校长的治校之策对这些人不利,让他们感到伸展抱负的空间、自我发展的机会少了。就是说,这些“不合作者”,不是有意与校长“作对”,而是采用“不合作”的方式,向校长表示抗议。对此,好校长不是我行我素,而是及时作出调整,让治校之策普惠所有教职工,让大家得到公平对待,同样拥有发展的机会。不管学校是大是小,都可能藏龙卧虎,或者各有特长、抱负。对此,校长要深入了解,了然于胸,让大家各尽其才、各领风骚。这不仅能够让人人心情舒畅,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面对“不合作者”,好校长营造宽松氛围。管理重在一个“理”字,而不是“管”字。学校有“不合作者”,是一种不和谐。“不合作者”越闹对立,矛盾越多,学校越不和谐。好校长总是从这种不和谐中看到问题所在,着力理顺各种关系,营造宽松的氛围。这种宽松的氛围,就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能够包容和悦纳那些“不合作者”,甚至礼贤下士,与“不合作者”做朋友。这不仅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人品,更体现了校长民主办学的理念。在这种氛围中,人人都有当家作主的的感受,都会真心诚意地成为校长的拥护者和合作者。营造宽松氛围是现代校长的治校之本,也是好校长的基本标准。

  (作者单位:安徽省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