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孩子在埃及古文物上留言,被社会严重批评;一群孩子等着80岁老奶奶在雨天弯腰为他们铺路而不出手帮助,大伙哗然。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好的反应,不是痛责孩子,而是从自己做起:还没教会自己孩子的,立刻补上;看到其他孩子不合适的举动,挺身阻止也温和建议。孩子需要教导,你我都不该袖手旁观。

  ——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就日前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

  ●有个孩子说,我爸是副处长,他的手下送我一台学习机呢。另个孩子直接反驳他说,你爸太没面子了,别人来我家求我爸办事,我在旁边说家里的iPad坏了,那个叔叔直接就在咱家上网,给我订了一个iPad。

  ——南京鼓楼一名小学教师听小朋友这样讨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我真真切切花了10年来“忘却”和“拒绝”,忘却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拒绝会做的方法,用这样的方式改变自己,难但坚持着,终于觉得自己触碰到了另一个世界的边缘。

  ——在荣获“普利兹克奖”一周年之际,中国美院教授王澍在接受采访时说。

  ●当你抱怨整体的沦丧时,并不意味着你个人一定沦丧。你可以谈论历史与记忆、音乐与诗歌、人生的丰富,理解他人的痛苦,扩展生活的维度。你不必成为斗士,却可以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有思想与情感深度的人。

  ——著名出版人许知远这样说。

  ●中国公众的道德感非常糟糕,各种三鹿奶粉、地沟油等。我去买水果,差一点一斤,他给我添上几个,但拿的一定是烂的。这样的道德状况,最后举国攻击你,你不会觉得寒心吗?所以我2008年的文章说没有丝毫负疚感,本来就是针对“道德夸张”说的,那篇文章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范美忠近日接受采访时说。

  ●家里有男孩的家庭,千万不要因为他的学习能力赶不上女孩而埋怨他。儿童健康成长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性别施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认为。

  ●现在的高中,3年时间太长了,对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顶尖的学生,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国外的顶尖中学生,会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关注前沿科学的研究,这才是对他们真正有帮助的。

  ——北大教授裴坚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尽管这条雷人横幅被证明是恶搞,人物也是虚构的,但在校园这种公共场合,以这种“出位”的方式恶搞他人,其实也是一种人身伤害。

  ——近日一条被誉为校园“神幅”的标语走红网络——“清辉师兄,孩子已经打掉了,你安心工作去吧”横幅被证实是广东药学院某毕业班的一名男生恶搞所致。目前,这名同学因“给学校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被校方记过处分。有人这样认为。

  ●去年受伤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干体操这行多年,放弃了可惜,所以一定要接着做。

  ——北京奥运会后,“跳马女皇”的中国女子体操队员程菲一直受伤病困扰。如今,她将回到母校武汉体育学院任教,并获副教授待遇。

  (赵秀红 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