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平措扎西“校长传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7-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腊久乡是洛隆县东部的一个人口大乡,8000多居民常住此地。按理说适龄儿童不少,但1980年至1991年间,这里的一所学校长期荒废,政府曾派来教师招收学生,却“颗粒无收”,直到平措扎西受命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

    开学前夕,平措扎西拉着副乡长一起骑着马挨家挨户去动员家长送孩子上学,有的家庭一去就是三四趟,他把在拉萨的见闻讲给家长听,宣讲自己在公社的教学成果,同时还向村民普及《义务教育法》。就这样软磨硬泡,第一年招了78个学生。6年后,这78个学生全部考上了洛隆县中学。1999年,学校顺利通过“普六”验收,学生规模达到400多人。

    “要想干成事,文化程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平措扎西在多年的教育生涯后,总结出这样一条朴素的教育经验。

    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后,这个“神奇的校长”再次被调动,这一次他要面临一个更大的难题——俄西乡第一小学,那是一所交通极度不便、百姓几乎放弃的学校。而后面的故事,就像开头所描述的那样,充满传奇色彩。

    灯塔之光

    58岁的平措扎西即将迎来退休,在教育战线摸爬滚打了44年,他很少有清闲的日子,如今总觉力不从心,也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

    但事与愿违,偶尔透露出退休的想法,立马有老百姓跑到家里央求他:“哪怕暂时教不了书,也请你帮我们带好学校”,他们甚至跑到县教育局,恳请领导留下平措扎西。

    因为平措扎西的到来,教师成了俄西乡最受欢迎的人群之一。平常开家长会,不管多忙,几乎所有家长全部到会,而且安安静静的,不玩手机。最典型的一件事儿是,学校想在校门口挖一口水井,就在平措扎西带着教师扛着铁锹准备开工时,被附近的村民看见了,他们赶紧召集了50多人过来:“你们是教书的,不要干这种活。”然后村民们将老师们“赶走”,抡起袖子开始帮忙挖井。

    “老百姓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所好学校。”家长说,学校的希望在教师。

    而他们心中的“偶像”——平措扎西,更如同一座灯塔矗立在俄西乡,许多人看见他就仿佛找到了方向与力量。

    当地一些家庭有了纠纷,不去找乡政府调解,反而找平措扎西来评理:你看这事儿该怎么办?有时弄得平措扎西也左右为难。

    从内地西藏班毕业,上完大学后回到俄西乡第一小学任教的洛松丁增如今成了平措扎西的“铁粉”,县教育局几次打来电话挖他去教研室任职,但洛松丁增只想待在平措扎西身边,继续效力俄西乡第一小学。

    “我还是待在扎西校长身边比较充实,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各种知识。”洛松丁增说,在学校工作了14年,他想像平措扎西一样“给农民家的小孩多作贡献”。

    即便是当年曾与平措扎西有过摩擦的教师,在后来的教学生涯中也逐渐理解了平措扎西的苦心。比如严力,调入县里的一所中学后才发现,如果不是平措扎西那样严格要求与谆谆劝说,他根本无法适应县中的教学要求,而今成了骨干教师的严力每次碰见平措扎西都会对他说:是你把我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了。

    从前以喝酒为乐的阿旺顿珠与平措扎西相处久了,终于幡然悔悟,戒酒后他专心工作,文化基础不错的他成长迅速,不久就被任命为孜托镇小学校长,独当一面。

    从俄西乡第一小学走出去的教师,现在大多都在重要岗位上任职,大家都说“不愧是俄西乡第一小学过来的,素质就是不一样”。

    看到教育事业后继有人,这大概是平措扎西最欣慰的事了。更让他高兴的是,就在前不久,马云再次将目光聚焦西藏教师队伍建设。未来10年,马云公益基金会将捐赠1亿元,在拉萨师专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马云教师培训中心”,同时设置“马云教育奖”和“马云教师计划”用于激励在校师范生和拉萨师专优秀教师、一线教师、校长的发展,持续为一线教职人员提供包括培训在内的多项素质提升服务。

    “让最优秀的人当教师!”曾经两次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的平措扎西,每次都在两会期间这样提议。“好的种子要先放到教育领域。”这样的话,他并非说说而已,两个在西藏大学上学的孩子禁不住他的劝说双双报考师范专业,便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留住人,教育才有希望。

    从以色列归来的飞机上,58岁的平措扎西望着窗外浮云变幻,也不禁感慨时光易逝,他仍然在思考那个问题:我将老去,我到底能给老师、能给学校、给西藏的教育带来什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