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 包祥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杜静

    端坐于书桌前认真品读包祥先生新作《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这本书时,很多时候有想要流泪的冲动。事实上这本书里并没有任何刻意煽情之处,没有老师为了学生如何牺牲之类的言辞段落,可是因为作者饱含对教育的忠于和深情,笔下点点滴滴都是大自然、教育情、师生爱,读来处处令人动容。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看到这句话我在庆幸,自己童年能够和自然亲密接触之外,心里隐隐有些担忧。现在孩子的童年究竟是属于谁的?堆积如山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课外强化辅导、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孩子脸上满是疲惫,闻不到花香,听不到鸟鸣,不知大自然为何物。

    品读《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就像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确切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园。生态园里一切都是静静的,可是于无声处我分明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健美的身影,在和小草呢喃细语,在和水里的游鱼讲故事,在和飞翔的鸟儿们分享心中的秘密。更看到了一群敬业奉献的老师事事做足十二分,于细微之处彰显自己对教育笃定的爱。这里没有浮躁,没有喧嚣,有的只是孩子们和老师亲如一家人,白天跟着老师在这里认识虫鱼鸟兽、辨别各种花草,夜间聆听自然发出的天籁之声。他们会由衷地说出来:“大人们说话声音太大!”是的,大人无节制地放大声音一定是吓跑了他们正在观察的小蚂蚁或者是惊扰了他们和小鱼的对话,他们已经在内心深处于不经意间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作为一个教育人,应读懂教育读懂生命、读懂生命的生长过程”。“自然生长”是教育的旗帜更是方向,“只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透彻领悟,才能真正懂得教育。”这是作者的语言。在艾瑞德工作的老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这里不会迷失,会越来越懂得教育;在艾瑞德学习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是珍贵的存在,不会被干扰,他们的自身品性得以保护,自在舒展。

    这本书是作者写的30篇教育日记,篇篇以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的教育故事开头,以思考或是祝福结束,很好地阐释了东方智慧、国际视野。对艾瑞德国际学校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景观解读都有详细地阐述,使读者身临其境,自然觉得这里是教育圣地,安静中彰显庄重、神圣,因为这里没有功利,是在做真正的教育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教育应是自然生长。”留住了孩子们的童真,也就留住了孩子们童年的价值,文章自始至终都满含对孩子们的深情,一路读来,自己也仿佛置身其中,听见了鸟鸣,闻见了花香,看到了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更看到了一群受益于自然生长教育的孩子们的笑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小世界”中的大世界     下一篇: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