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的教育就是有价值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州城市大学选送的舞蹈《中国妈妈》荣获2013年第三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金奖 温州城市大学开展“双阳”无微不至志愿活动

    全民终身学习,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未来。温州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有生命力的教育需求:一是随着温州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大量的“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他们有提升自身素养的教育需求;二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300多万的外来新居民,他们迫切需要提升劳动就业技能,更好地融入当地城市生活;三是随着温州老龄化时代的到来,120多万的老年人期待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四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中,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培训需求旺盛。温州立足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规律,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归口管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路子,有力推进了温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对全国各地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城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海无涯,我再次启航了,离开教室20年,我重新走进了教室,可以免费读高中!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感谢温州瑞安锦湖社区学校,为我创造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方永雷憨厚地笑着说,身旁是一堆堆零件,秋日下午的阳光照着他,透着满满的自信,洋溢着快乐和梦想的气息。他是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品仓库的木工,今年39岁,从1991年初中毕业后,就没有走进过课堂。如今,他刚刚参加了瑞安锦湖社区学校的“双证制”培训,拿到了高中毕业文凭和技术等级证书。学习让方勇雷看到了希望,变得自信。他给所在的企业提交了好几个金点子,获得企业的嘉奖。“经过培训,工人们文明素养提升了,劳动技能提高了,更加爱岗敬业了。”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资行政部副经理谢革说。社区教育积极服务企业员工,助推温州实体经济振兴。

    温州城市大学校长陈红辉说:“有需求的教育就是有价值的教育,近年来,我校配合温州市教育部门,始终抓住老百姓学习需求这一主线,致力打造“温州等级社区学校创建,温州学习网,温州十万老人乐学工程”三大民生项目,让终身学习成为温州人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在服务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一校一品牌”

    让社区教育服务温州社会经济发展

    “温州社区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围绕温州中心工作,服务城乡社区居民,满足百姓教育需求”,温州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戚德忠说。在市里大力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重塑和提升温州水乡风采时,瑞安林垟社区学校进行了“水乡古镇文化”市级实验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在“中国印刷城”龙港,面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苍南县龙港社区学院突出“技”字特色,推广制版印刷等特色工技能培训;面对洞头海岛居民捕鱼知识的需求,洞头社区学院突出“渔”字特色,建立了渔民培训基地;面对孩子四点钟放学,双职工家庭无人照顾孩子怎么办?瓯海社区学院突出“学”字特色,创办“四点钟学校”,加强学生的课后服务。各社区学校以“小载体”吸引“大群体”,做好“大教育”,服务“大社会”,初步形成温州社区学校的“一校一品牌”的特色。

    为深入了解“一校一品牌”创建情况,记者走访了瑞安市锦湖街道社区学校,锦湖街道社区学校建设在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校园中,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校长谢炳冲兼任锦湖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据他介绍,锦湖街道有新居民5万人,与本土常住人口几乎持平,但这些新居民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缺乏职业技能,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同时也希望通过学习,融入城市生活,改变命运。为此,锦湖街道依托社区学校创办“新居民学堂”,本着“新居民需要什么,学堂就教什么;什么地方新居民需要,学堂就开办到那里”的原则,开展学历教育、就业技能等培训,丰富新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新居民的综合素质。为方便学员就地入学,2013年9月,锦湖街道联合锦湖社区学校,立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双证制”成人高中教育培训班的课堂,搬到了浙江力诺阀门有限公司和浙江三禾机电有限公司里,分别设立教学点,学校每周安排一位教师到两个企业为新居民学员上课,让两家公司的70余名新居民员工学习工作两不误。文中开头提到的方永雷就是这样的学习者。

    在加强新居民技能培训的同时,锦湖街道还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如在“三禾公司”举办的知识讲座,向新居民员工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及其他疾病的预防等知识,发放艾滋病防治和各类健康教育宣传册4000余份。组织人员进村入企发放《新居民素质教育培训教材》5000余份,从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就业技巧等方面出发,教导新居民遵纪守法,树立文明卫生新风;掌握就业技巧,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为了进一步满足新居民学习的个性需求,新居民学堂还举办新居民数字化学习培训班。据了解,2012年,温州瑞安锦湖街道新居民学堂教育培训新居民1万多人次,新居民文明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显著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明显提升,为锦湖街道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温州等级社区学校创建,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被温州市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温州街道(乡、镇)一级社区学校已经实现全覆盖,其中等级(市示范、市一级、市二级)社区学校141所。据《浙江省成人教育发展白皮书》浙江2011年城乡社区教育机构数量统计表显示,温州市社区学校覆盖率全省排名之冠。温州各类社区学校紧密结合当前社区建设的实际,在整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供群众所需社区教育产品,开发与提高辖区居民的生存技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就业、促进社区稳定等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社区教育项目,主动找亮点,创特色,造品牌,形成“一社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新格局,让社区教育服务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鲜明的社区特色和地域元素。

    创新老年教育模式

    让温州老年人在家门口上大学

    截至2011年底,温州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有116.71万人,占总人口的14.83%,温州老龄化水平稍高于全国。伴随温州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渴望更新知识、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高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加强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温州老年教育市场一票难求,老年教育俨然成为一门有需求、有价值的朝阳行业。为此,温州创新推出老年教育1+X+N办学模式:“1”指做好温州城市大学(温州老年大学)1个母体的办学工作,全年实现老年人教育培训服务1万人次。“X”指推进X个社区老年学习苑建设,全年完成老年人教育培训服务1万人次。“N”指一张网,建设“温州老年教育网”学习平台,全年实现老年人远程教育培训服务8万人次。由此,温州老年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

    11月6日,循着“h-ong——hong,x-in-xin,红心”的声音,笔者走进了松台街道桂柑社区老年学习苑。教室里有20多名老人,正在跟着何小红老师学拼音,脸上都是认真渴求知识的神情。

    上课一结束,笔者请一位阿姨聊几句,结果一群阿姨大伯就都留了下来,问了年龄,对照入时的打扮,看起来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10多岁,而心态简直只有18岁。

    一群爷爷奶奶干嘛学起拼音?

    “我是留守女士,孩子都在国外,他们叫我出国,我不去。我在钮扣厂工作的,退休20多年了,我喜欢这个社区。”78岁的王琴芳阿姨说:“学了拼音,会用电脑,查东西,很方便。”71岁的黄玉妹阿姨快人快语:“我们很忙的,每天都有学习安排。还要参与环保活动。学了拼音,打字方便,可以在网上与人交流。”绅士风度的林大伯在一群阿姨中比较显眼,他说:“我65岁了,老伴刚刚得癌症‘走’了。我很孤独寂寞。”林大伯说,“现在我报了拼音和书法两个项目,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环保活动,整天有事做,没时间寂寞了。”

    笔者看到贴在墙上的一张课表,从周一到周日,音乐、电脑、拼音、时装、民族舞蹈、越剧沙龙等课很是丰富。

    课余,阿姨大伯们还一起做环保志愿者,轮流到小区巡逻、捡垃圾,劝阻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者。小区环境好了,人员素质也提高了。在老人们的带动下,形成了人人爱学习的风气。桂柑社区历年来荣获全国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点、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等省、市、区级荣誉100多项。

    旁边的居委会主任柯建华说,这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却也是因才施教、彰显老年教育特色的地方。“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真正结合在一起了,让老人们更加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幸福时光。

    近几年针对社区老年人日益增多的特点,社区把老年教育创设融入到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中。学校由老年协会理事专人负责,设有校委会、班主任、班委会,规章制度齐全,并采取每学期开学有典礼,结业有评比表彰,评选出优秀学员予以奖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形式多样的学习与活动吸引了社区许多老年人,形成了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的良好氛围,也提供了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兴趣。目前。桂柑社区有60岁以上老人2700多人,而参加学习的老年人就有300多人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