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备战”评价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西瓜 绘

    初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学校及社会在初中学校的管理、实施与评价上协同创新。首都师范大学承担的“初中教育质量管理提升策略”专项研究表明,初中教育的质量水平、管理机制以及运行策略,都与政府、社会各方对学校发展的评价导向不乏关联。随着“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上场,相应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也纷纷跟进。北京、上海等“先头部队”的探索,对各地改革不无借鉴意义。

    北京:学校自我评价率先“试水”

    ■本报记者 苏婷

    自我评价有内在的动力,所以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能起到别的评价不能起到的作用,自我评价可以防止作假也无须作假。下一步要加强研究和推进的就是学校的自我评价。

    “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正成为教育的热词之一。教育部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将学生发展状况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内容,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这标志着现代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基本上覆盖从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到教育产出的全过程。面对这种新的教育质量发展趋势,我们是否具有相应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式?

    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2013年“学校质量评价与初中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与北京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初中校长,围绕社会变革与初中发展、初中教育质量管理、学校质量评价等议题展开交流。

    市区两级推动

    学校自评促管理质量提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赵学勤:从2005年至2009年,我们对北京市所有初中学校发展现状实施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2010年开始,又开始了新一轮基于学校原有基础的自我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在市教委的支持下,我们对全市所有初中校都实施了自我评价。评价侧重调动学校的内驱力,征求学校内部广大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注重学校方面的软件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在省(直辖市)层面推行这样的举措,全国范围内还未有先例。

    在这项工作中,市和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学校评价的氛围,提供学校参与评价的动力;以多种方式应用市、区县评价结果;协调市、区县和学校的关系;为学校评价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处理分析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等。通过实施学校自我评价,生成了反映每一所初中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历史的数据库,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发展(软件方面)的过程,完整地积累了资料和数据,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专业支持。同时,由学校的评价数据又生成了区县级和市级初中教育发展数据库,为区县级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依据。北京市所有初中学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在北京基础教育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省级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也是首创。

    改革应时而生

    全新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探路

    “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管理提升策略”课题组王寰安: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着从基本普及、基本均衡向更高水平的优质教育、高位均衡的转变,教育质量是这种转变的关键词。建立初中教育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是完善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管理系统的核心。区县在初中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职能,因此我们尝试将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分为区县指标和学校指标两个层次。在初步构建的框架中,区县初中教育质量管理一级指标包括区域内初中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保障机制和质量水平。现实基础是区县初中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涉及生源、师资等基本因素;保障机制是区县政府对初中学校在资源投入、业务领导、人事政策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相当于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初中教育管理职能;质量水平是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的共同结果,而学校教育质量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涉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成绩、学生满意度等多项内容。

    石景山区教委张树升: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石景山区在完善原有学校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创新构建了学校绿色发展指数。这一指数凝练了学校发展中的基本要素: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支持性条件。学生发展指数容纳了品德行为指数、心理发展指数、学业水平指数、学业负担指数、体质健康指数、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指数;教师发展指数包括师德指数、教学方式指数;学校支持性条件指数含有校园舒适度指数、学校归属感指数、营养餐状况指数、家校协同状况指数。绿色指数为绿色教育评价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信息,促进区域和学校管理者思考,从而产生由内及外的主动发展动力。正是在变革中,石景山区初中学校逐渐发展起来,涌现出一批有特色和质量的学校。

    激活内生动力

    学校自我评价未来将唱“大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评价分三种——上对下的政府评价、外对内的第三方评价和内部的自我评价。从目前情况可以看出,上级对下级的督导评估较为钢性,作为“下”的学校压力较大,容易忙于应付。而且由于周期相对较长,指标相对全面,也容易在指导学校的针对性、及时性上显得不足。至于第三方评价,目前在中国条件不够成熟。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自我评价应引起关注,下一步要加强研究和推进的就是学校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有内在的动力,所以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能起到别的评价不能起到的作用;自我评价从结果的使用而言,可以防止作假也无须作假。目前自评的问题在于学校缺乏专业支持,这就需要研究机构加大力度。学校自我评估并不只是学校管理者所作的评估,还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结果的使用应当注重每一个单项的反馈,比如说学生学业负担、教师的满意度等这些对于改进工作非常有用。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评估也在发生变化,至少我们看到了三大趋势:第一是从外控到自治。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学校、发展学校、提高办学质量,而不是找茬整学校,不是挑毛病,所以学校自身也要参与进来;第二是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评估者不仅仅是一方,而是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多方面参与;第三是从竞争到合作。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要在一定竞争的基础上凸显合作共建,包括学校与政府、与社会合作,这样才能实现以评促建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排名。评估的未来走向可以用GPS定位比喻,诸多的指标就像坐标系一样,学校找到自己的位置、目标,实现的路径也就比较清楚了。

    上海:学业效能评价“入主”学校

    ■戈一萍 王俊山

   为扭转学校“重学业成绩、轻学习生活”的情况,凸显对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关照,静安区把学习生活质量纳入了学业效能评价,建构了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两维框架。

    “静安区已经过了比分数的时代。激发每个个体的最大生命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当前关注的重点。”在谈到区域教育发展时,教育局陈宇卿局长如是说。初中教育是连接小学和高中的纽带,坚持初中教育质量的科学、良性发展,是对小学教育的引导,也是对高中教育的奠基。

    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与国外同类城市相比近乎翻倍,睡眠不足的发生率达71.4%,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学生不到10%。刚刚发布的上海参加PISA的结果,同样印证了成绩与负担并存的局面。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静安区以学生学习生活改善为出发点,以学业效能评价为切入点,通过多元化措施促进减负增效的落实,促进初中教育质量的提升。

    评价引路

    “四要素”紧盯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的学习绝不仅限于用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学科的成绩或分数来考量,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宽广的、过程是开放的、经历是丰富的,其体现和反映也应该是多元的。静安区从2004年一所学校试点开始进行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研,2006年至今对全区初中、小学进行一年两次的学习生活质量调研,积累了多年连续的数据。调研内容从最初的“三领域”逐渐发展到后来的“四要素”结构框架,即学习环境的和谐度、学习资源的丰富度、学习过程的愉悦度、学习负担的承受度。

    2008年,静安区承担了“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为了进一步扭转学校“重学业成绩、轻学习生活”的情况,更加凸显对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关照。我们把学习生活质量纳入了学业效能评价,建构了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两维框架。

    调研把脉

    常态+监测力保质量

    保障教育质量,需要有精细的安排和扎实的举措。静安区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落实。

    第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调研,具体又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一日生活的常态调研,这一常态调研覆盖被调研学校所有教师、所有时段、所有活动,调研结束后撰写专题报告向学校和教育局反馈,作为教育决策和学校改进的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是初三的专题调研,在开学初对初三的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供学校改进采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希努尔男装     下一篇:扼住均衡发展的三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