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副”善“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彭爱平

    有人说:“当副校长难,当称职的副校长更难,当优秀的副校长难上加难。”15年副校长的切身经历告诉我:当好副校长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守“副”善“独”。

    守“副”,就是守好副位、做好副职、当好副手、唱好配角,发挥助手与参谋作用,力求名实相符、言行相符。从传统文化来看,守“副”,体现了儒家“位政统一”的管理思想:要给自己作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要立足本职,不做与自己权力不匹配的事情。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君子素其位而行”(《中庸》)。从副校长角色的特殊性来看,守“副”,基于常理、常识。副校长是学校校级领导,是受校长委托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负责人。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唱配角。要当好副校长,必须坚守这样的常理、常识。

    善“独”,就是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独当一面,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有所作为,使自己成为事业上的佼佼者,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善“独”,是由副校长作用的“中介”性决定的。副校长在校长面前是助手和参谋,而在下级面前又是分管领导;既要贯彻执行校长的指令,又要给下级分配工作任务,好似“中介”。因此,副校长虽然头顶一个“副”字,但工作却不能“负”。应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大刀阔斧,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自己“有一手”,干出漂亮活。

    守“副”与善“独”,是“位”与“为”的关系。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如果把“名”与“言”改为“位”与“为”的话,便成了“位不正则为不顺,为不顺则事不成”。就是说,只有摆正了位置,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位才有为,有为才有位。守“副”是处好关系,摆正位置;善“独”是发挥作用,干事成事。守“副”是为了善“独”,至为关键;善“独”促进守“副”,甚为重要。

    守“副”善“独”,需要修炼心态。按照《大学》的修身次第来说,修身的根本在诚意、正心上,心摆正了,精神、意念就变得纯正起来,不被杂念所左右。要克服这样的杂念:想说不能说,说了怕说多,说了也白说;想干不能干,干了怕过界,校长有意见;做事不做主,做主心没谱,权在校长手。做到:定位、到位,不越位;听从、服从,不盲从;建功、立功,不居功。达到: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做得事,成得器。

    守“副”善“独”,需要修炼“两种意识”——助手意识和能手意识。当好助手,突出校长的核心领导地位,在工作中适应校长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并适应由此所形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当好能手,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挥洒个性,展示才华。作为副校长,绝不能陷于“传声筒”或“二传手”的角色中而碌碌无为——责任校长负、事情下级做、“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守“副”善“独”,需要修炼情智。副校长手中没有多少具体实在的权力,实施领导与管理更多的是依赖于管理智慧和专业能力;副校长介于校长和教职工之间,上和下都会对其提出不同的期待。副校长要担当好承上启下的角色,就要多发挥非权力性影响,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品德、人格等去赢得认可和支持,促进相互理解、谅解,实现感情共鸣、行动顺应、目标认同和工作中的互相配合。

    守“副”善“独”,守“副”是本,善“独”是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守住了“副”位这个“本”,做事情就顺其自然了,只要用自己分管工作的“道”即原则、规律、方法去做,便能够实现一名副校长的岗位价值——有位,与一名副校长的事业价值——有为。立身做人,弯腰行动,副校长岗位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侨中英才学校副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