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准“位子”坐稳“椅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汪文华

    “有事无人能做”(指专职教师不适应教师培训需要)或“有人无事可做”(指教师资源闲置),这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不可避免地导致培训质效低下、校本培训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建设一支符合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需求的教师队伍,需要我们创新思路,大力改进和完善现有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以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带动功能的极大发挥。

    给县级培训机构一个“位子”

    在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力度,着力建设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切实转变观念,强化对教师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和队伍管理,突出培训机构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地位。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发挥集中表现在“质”和“量”上。因此要按照有利于主体功能发挥的原则,对现有培训机构进行功能整合,形成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同时,应该本着优化结构、够用有为的目标,以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首先是改革专职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培训者培训制度、培训者岗位研修制度、培训者教研制度、培训者教学效果测评制度和培训者年度聘任制度,将培训者的继续教育学时、岗位研修考评和教学研究实绩,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聘任续聘的主要指标,实行培训者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

    其次是实行兼职教师队伍动态管理,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兼职教师培训制度、兼职教师目标责任制度、兼职教师指导效果测评制度和兼职教师年度聘用制度,严把兼职教师聘用关,严格兼职教师培训指导过程监控和效果测评,使兼职教师发挥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

    自身强大才能发挥功能

    目前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需要参加三、四个部门组织的非学历培训,包括人事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电教馆,造成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混乱,也成为制约教师培训机构主体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亟需减少头绪,整合资源。

    首先,地方政府要根据有关规定,协调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教育部门内部也需要理顺培训机构、教研、电教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师培训机构的主体地位,为建立良性的中小学培训管理机制提供外部条件支持。

    其次,教师培训机构内部要根据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和实际情况,在规范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优化师资培训网络,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服务体系。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以促进建设地方性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依托教育行政管理渠道,建设基于中心校的教师学习社区和基于学校的学习小组,形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学习社区—学习小组”三级学习型组织管理网络。已经具备现代远程教育条件的地区,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师学习个体之间的扁平化管理。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三支”团队:教师学习管理团队、教师学习指导团队和教师学习支持服务团队,组织、协调、指导、帮助学习社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校本实践研修活动。

    规范服务方可坐稳“椅子”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把重心放在管理和服务上,在开展培训调研工作、集体备课活动,进行集中培训教学、岗位研修指导等工作环节上严格规范。

    专职教师要深入一线,与中小学教师一道开展岗位研修活动,引导中小学教师的自主研修、同伴互助,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践问题。兼职教师组织、参与所在指导区的校本培训活动,发挥示范引领、答疑解惑等指导作用。同时,培训机构的教师学习技术支持团队还应全程跟进教师学习指导团队的工作。

    开展专兼职教师教学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也是到位服务、提高效能的重要抓手。为此,专兼职教师要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为研究方向,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为研究内容。教师培训机构要从“质”和“量”两方面规定专兼职教师的研究工作,并作为年度考核、聘用的主要依据。(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