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不荒芜才是教育大“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在进行读书分享与交流活动。 黎强 摄

????“学生全科阅读计划”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接触不同类别的阅读内容???黎强?摄

    “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寓意“修而弥远,历久弥新”,它不是轰轰烈烈的一场运动,而是相伴终生的习惯。自从实施以来,九龙坡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他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澄澈,而且也让自己的脸庞洋溢着更多的教育自信。阅读,就这样深刻地改变着一个区域的教育

    ■本报记者 却咏梅 黎拥宪

    3月的北京春寒料峭,而此时的重庆却是一片花海,春意正浓。3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重庆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教师阅读沙龙会场,被眼前的热烈气氛所感染:来自不同学区、不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围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主题,畅谈各自的读书心得、教育观点、育人体会,争先恐后地发言、热烈地讨论,会心的笑声不断响起。

    在九龙坡区,这样的读书场景随处可见。自从2012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主任陈瑜组织发起“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以来,全区各学校纷纷举办专题讨论会、名家讲堂等活动,通过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加强图书室建设、建立教师阅读共同体等,引导和大力推动教师阅读,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出席沙龙的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钟及龙说,我们的“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三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以阅读为切入点,目的就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学习和借鉴好的育人方法,从这群爱读书、有思想的教育人身上,看到了九龙坡教育的希望。

     心灵荒芜会使教育走向枯竭

    ——教师阅读计划的缘起

    陈瑜把“道”看得比“术”更为重要,如果没有明“道”,再多的“术”也可能意义不大。“道”既明晓,“术”自可求。

    九龙坡是重庆主城核心区之一,因“滩在(长)江心,有九石翘首若龙”,自明代称“九龙滩”,1955年定名“九龙坡区”,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区和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区教委直属学校76所,6000多名在职教师。

    2012年2月,上任只有两个多月的九龙坡区教委主任陈瑜在调研中发现,教师缺乏教育理想和激情、产生职业倦怠等问题,而由他直接推动完成的2012年《九龙坡区教师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他心情复杂:教师除教材教辅书籍以外,每年的阅读总量略高于全国的人均4.3本,仅有26.1%的教师选择阅读作为主要消遣方式,排名在看电视电影、外出旅游、体育锻炼之后,只有5.4%的教师坚持记读书笔记,3.8%的教师会反思教学或撰写文章……

    陈瑜曾当过中小学教师,后来又任语文教研员,并在县教委和重庆市教委工作,深谙教育现状,用他的话说,“一直没离开过教育”。陈瑜认为,无论是破解当下饱受诟病的教育问题,还是消弭教师的职业倦怠,治本之策都应当是怎样让广大教师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炽热的教育情怀、虔诚的教育精神。教育的理想与信仰、教育的情怀与精神,这是教师最不能够缺失的“道”。如果没有对“道”的弘扬与坚守,仅仅靠方法与技能的培训与提高,显然是无济于事的。无论是谁,只要真正热爱一件事,有一种虔诚与执着,他就会不遗余力、矢志不渝,“道”既明晓,“术”自可求。

    “引导教师‘明道’‘悟术’的途径很多,而教育阅读无疑是一条最简便、也最有效的途径。”陈瑜说,九龙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出台了教育“1+6”配套文件,花大力气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在这种条件下,九龙坡区教育事业如何实现从线性累积到质的提升,至关重要的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把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所以,深入开展教师阅读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经过深思熟虑,陈瑜明确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实施“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构筑“人文、科学、民主”的九龙教育三支点,着力调绘“爱心、书香、理性”的九龙教育三原色,着力形成“公平、个性、卓越”的九龙教育三特质,并在2012年11月1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全面启动“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从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以3年为一个实施周期,旨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地、持之以恒地修学修业、修身修行,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并通过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扎实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为了防止活动流于形式,区教委专门成立了“教师阅读计划”工作机构,聘请了21位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指导组,建立教师阅读在线网络系统,并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图书装备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教师阅读学习的考评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师的阅读情况纳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管理体系。

    拨亮每一位教师心中的灯火

    ——教师们读书尝到了甜头

    阅读不仅能够让每一位教师找到当好一名教师的理由,更能体悟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而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价值的实现和彰显。

    倡导阅读的人,自然也是爱书人。陈瑜说自己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我比较推崇看纸质书,那种书本散发的墨香,给人一种宁静和充实”。在他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区教育系统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上,便精心挑选了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两本书赠送给全区所有校级干部。之后,由他指定购买赠送给校长和教师的书籍已经有40多本。2012年以来,九龙坡区教委先后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推荐了130种阅读书目和5本必读书:《给教师的建议》、《新教育》、《爱心与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并为每一所学校遴选配送一批教师图书

    在一系列措施推动下,九龙坡区的“教师阅读计划”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了4个读书社团,每学期开展一两次大型读书分享与交流活动。3月5日下午,记者参加了由校长秦登伟主持的“三原色书社”读书沙龙,教师们围绕“幸福的教育教育的幸福”主题,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式SCL模式,并通过“组员分享”、“好书推荐”、“美声播报”等环节进行交流。沙龙结束后,秦校长又推荐了《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夏山学校》、《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和《课程的逻辑》4本书。“凡是推荐给教师的书,我自己一定要先读。现在我们马上要进行课程整合,老师们不能蛮干,必须有教育学原理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做到尊重科学、遵循教育的规律。”

    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倡导“阳光教育”,要办一所充满花香、墨香和书香的学校。“读书活动是常态化的,阅读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陈光培校长介绍,学校注重教师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精心为各年级确定了全科阅读书目,确定了推荐阅读与自主阅读、集中阅读与分散阅读、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兴趣阅读与指导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与此同时,学校开展师生共读活动,鼓励学生“晨读”、“午读”、“晚读”和“双休日大阅读”,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每一个走进走马小学教导主任朱伟家的人都会发现,他有一间大大的书房,藏书有上千册,而且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被评为市、区一等奖,还多次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如诗歌《哭泣的红蜻蜓》。

    周琳是杨家坪中学高一语文教师,她说《新教育》一书解决了自己多年来的困惑。因为她发现,学生在学习诗歌或现代文阅读时常常无法读懂,“我开始思考能否对高中生开展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晨诵、午读、暮醒”。于是,她在晚自习时安排一小时要求学生看书,并进行交流和写作训练,坚持一个多学期后,学生们渐渐有了变化,“希望两年后,学生从艺术性欣赏过渡到技术性阅读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石板中学张红灵校长每月阅读一本教育名著,每一次阅读之后都坚持写读书笔记,将读书心得在教师读书会或教研活动时与教师们交流,并将教育先进经验进行编订,供老师们学习借鉴。

    陈瑜告诉记者,全区正在筹备举办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修班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修班,把教师阅读引向“深处”,并努力培养一批坚定的“种子”教师,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他看来,全员参与性的教师阅读活动,不仅是为了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为了拨亮每一位教师心中的灯火。陈瑜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晚上要回家,好心的朋友送给他一盏灯笼。盲人说:“我反正看不见,要灯笼又有何用?”朋友说:“你点上灯笼可以照亮前程,这样别人看见了就不会撞你了。”于是,盲人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但还是被人撞了。盲人质问那个撞他的人:“你为什么撞我?你没看见我手上提的灯笼吗?”那人回答道:“你手上虽然提着灯笼,但灯火早已熄灭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