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策略开启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窗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尝试校企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由来已 久,“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的办学经验被教育部门冠以“胶南模式”向全国推广。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当今职业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大胆探索校企深度合作下的工学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培养的有效途径,成为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确立的一个新目标。

    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思路是:在明确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采取建立“五个主体”,实施“三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八个对接”的“538”策略,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建立“五个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格局

    确立“学校、企业、教师、师傅、学生”五个主体,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设立冠名班,由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双元育人的培养机制。再由学校与教师、企业与师傅签订责任书,师傅与学生签订师徒培养协议。  

    实施“三个一体”的现代学徒培养模式

    1.建立企业化校区,实施半工半读,促进校企一体。学校与美国AAA公司合作,创建占地8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的企业化校区,引进现代汽车三承电装有限公司,在校区内设立生产车间,实行企业化运作,公司提供生产设备、资材和订单,并挑选思想业务素质高的技术工人担任培训教师;学校负责日常管理、教学和生产,学生一天学习,一天工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2.建立企业化实训车间,实施订单培养,促进产教一体。学校与海信集团合作,按照真实的生产标准,在校内建成拥有完整电视机生产线体的实训车间,将原本需在企业进行的岗位技能和生产工艺培训,前置到学校进行,使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生产融为一体,在教学安排上实行“学校—企业—回校—再回企业”的双循环教学模式。

    3.建立企业课堂,实施顶岗实习,促进工学一体。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往往成为简单地在企业参加生产劳动,而忽略了在工作中的学习。为此,学校尝试在企业建立企业课堂,校企双方合理调配工学时间,共同安排授课教师和指导师傅、共同确立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企业课程教学,使企业不单是生产劳动的场所,更是学校教学在企业的延伸。以海尔为例,专门为实习生设立培训线体,由企业师傅进行指导,同时在车间内营造实习生学习氛围,使整个车间变成实习生学习的大课堂。

    建立了“八个对接”的学徒培养机制

    1.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校坚持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按照公司用人需求和岗位标准设置专业的发展和课程体系,成立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2.学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建教研处,共同开发校本教材17本。以企业生产活动和岗位知识技能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制订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一是按照职业标准的需要优化机电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增加实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学习课时;二是按照企业职业标准要求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计,采取专门化方向教学;三是按照公司生产模块和流程标准优化“学徒”内容安排,按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个目标序列设计复合实习模块,努力使“学徒”能够掌握不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素养,克服岗位“单一化、单工序”重复劳动的弊端。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与三承公司合作为例,学校按照企业生产过程,设计组织教学环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整合,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调动了学生的心理潜能,生产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例如:当JM线束在SUB工作中出现回路不良时,学生在师傅指导下运用课堂所学到电路原理辨别不同回路,使回路不良的线束修复速度提高了5倍,修复所用资材节省了95%。

    4.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管理特色。学生教室、实训室,公司文化上墙;实训期间,学生统一着企业装;将“6S”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使实校管理制度与企业接轨;校企开发出版《企业文化教程》、《职业素养校企双元训练》、《校园6S管理实务》等教材并组织开课,实现了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5.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对接: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实习生培育方案,按照公司的生产组织结构构建班集体。以公司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以公司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公司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成立“壹周服务公司”,学生以公司成员身份要校内谋职、服务、领取“工资”,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到企业文化气息。

    6.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学校专业教师负责对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考核;合作企业为每位学生确定指导师傅,先后选派管理和技术骨干入校授课或任兼职教师,并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对学生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7.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建立“多元化发展性”的校企文化融合评价机制。制定“突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和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储蓄”》多元评价办法,实行“多主体、重过程、企业化”评价机制。突出公司评价的作用,采用自评和互评结合、小组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公司师傅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连同考试成绩共同纳入学徒“综合素质储蓄”,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8.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实习结束(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由公司师傅组织学生进行内部职业资格鉴定,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作为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前提。

    学校进行的现代学徒试点工作,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在历届省、市职校各专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深受企业青睐。在海尔、海信、松下等企业对各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中,学校均名列首位。(张继军 王守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