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动建示范 改革创新促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专家论证研讨会

    与蓝天宏顺校企合作授牌仪式现场

    校园电视台

    “汽车维护”课程教学现场

    广元,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为四川的北大门。在广元市教育园区内,坐落着一所中职学校——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学校创建于1985年,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首批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校、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

    两年来,学校以示范校建设目标为统领,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为抓手,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和常规工作,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质量明显提升。

    改革培养模式创特色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特色专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三个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企业行业调研,依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施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显著。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优化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基地,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校企共同编写、出版了8门校本教材,构建了学校、企业行业参与的多元学生质量评价机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立了“12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条能力主线,校企两类岗位轮换、三个课程平台递进、培养四项核心能力)。校企共同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编写出版了《汽车维修基础技能》、《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电气模块)》、《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发动机模块)》、《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底盘模块)》4门校本教材,建设了《汽车维修基础技能》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成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校内模拟实训与企业岗位实习”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学生专业技能,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明显,部分学生在岗位实习结束后即被企业录用,进入企业后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立了“双订单”(人才订单+产品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订单”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机械加工生产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编制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编写出版了《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中级)》2门教材。课程内容以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或“产品订单生产”为载体,用“产品订单”生产创设工作岗位,支撑“人才订单”培养。校内实训基地新建了编程工作站,集“教学、培训、生产、研发”多功能于一体。先后引入了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市委党校的围墙施工项目、泸州南方建筑有限公司连接件和081电子集团力源电子有限公司部分民品,将实际生产案例融入教学中。

    服装设计与工专业建立了“订单引领,产学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构建了“123”的课程体系(即一个工种流程对应一门课程,校园、工场两个实习场景,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共同编写出版了《服装CAD》、《成衣制作》2门教材,建设了2门精品课程。以生产订单为纽带,推进“实景训练,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开展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2013年4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参加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举办的首届“杰克杯”服装职业技能大赛,荣获服装设计项目团体二等奖、服装制版与工艺团体三等奖。

    借鉴重点专业建设经验,学校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美发与形象设计等专业同步开展课程改革,已完成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整体推进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师资培养作保障

    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实施管理办法》、《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办法》,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构建了“一个重点、两类结合、三级递进”(即以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为重点,坚持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构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递进发展平台),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两年来,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已培养广元职教集团学术带头人6人、专业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13人,培养新教师25人,先后聘请了18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选派29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和重点专业教师参加示范校建设专项培训236人次。聘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了19人次,培训教师达1276人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达到1681人天,“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6.97%。近两年来,选拔教师参加广元市高中阶段教学大比武决赛,获一等奖21人次、二等奖23人次,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报刊公开发表论文58篇,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4项。

    校企合作联动搭平台

    学校三个重点建设专业与广元市内外15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分别与相关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在专业建设各环节进行深度合作,在教学质量监控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高校的指导作用,形成了“5+1+1”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联动发展机制(即1个专业建立5个稳定的合作企业,与1个行业协会和1所高校进行对口合作),为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搭建了合作平台,四方联动,助推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广元市工商联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建“汽车钣金-喷涂实训室”,与广元市大丰汽车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广元市利州区汽车协会、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莱利达等企业建立了“人才订单”合作关系,与081电子集团力源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产品订单”生产合作关系,各合作企业先后通过投入奖学金、提供“产品订单”等方式为专业建设提供条件,校企合作实现互动双赢。与广元市职教集团机械专委会、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加入“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与四川省纺织服装协会、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与四川凤源服装有限公司签订产品生产合同,承接了汽车座背套生产订单500套、西裤100条、礼仪服80套、职业工装50套。

     特色项目建设作支撑

    学校通过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入资金,建设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和数字化校园两个特色项目,为示范校项目实施和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作支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学校与广元市凤凰驾训有限公司达成共建驾训基地协议,签署《联合办学协议》,由企业投入资金完成教练场、教练车建设任务,现建成驾训场地2个,有专兼职管理人员4名、教练车20台、专职教练员20名、多媒体教室1间,已完成近1000人的培训任务。

    学校以教学业务全程数字化为主线,建设了稳定可靠的校园网络、IP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室、电视转播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和学术厅多媒体播放系统,涵盖了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管理、网络教学等方面,初步建成了数字化虚拟校园。学校网站被国家教育部门信息管理中心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网站”。2013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部门确定为首批“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示范引领整体升实力

    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质量提升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将项目与常规管理有机结合,通过示范校建设使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学校荣获“四川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劳务扶贫培训工程先进单位”、“广元市最佳文明单位”之一、“广元市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形成了“5+1+1”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充实和完善了实训基地教学条件,形成了“立德立业”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体系,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其他专业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形成了“辐射带动、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近两年,为社会培养毕业生5000多人,学生双证获取率96.8%,初次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85%,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