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高扬粤西育人云帆内涵发展 打造广东职教航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东省人社部门领导为陈学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南粤技术能手李壮老师在一体化课中指导学生

    南海之滨,天蓝水美。雷州半岛,潮起潮落。湛江,一座充满滨海特色的城市,绚丽从容地向世人展现她熔烁古今之韵,跨越时空之美。在这个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中,闪烁着一颗“技工教育璀璨明珠”,那就是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扎根于粤西红土地上的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是广东省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层次最高、办学实力最强的技工院校之一。学院创办于1957年,五十多年风雨兼程,五十多年沧桑砥砺。虽曾三迁校址、两度停办、八易其名,但仍阻挡不了湛技人自强不息、发展不已的追求。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199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被评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2004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2005年晋升为国家技师学院,2006年被评为广东省职业教育技工学校极具竞争力20强第三名。学校参加技能大赛在广东独树一帜,在全国技冠群雄:2004年荣获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总决赛第五名,2006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工总决赛第五名,2007年荣获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竞赛电工维修工总决赛之冠,2008年荣获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总决赛之冠,2010年荣获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总决赛第二名。

    2012年6月4日,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家财政部门批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两年来,学校以“专业带动、文化引领”为总体思路,以“粤西技工教育龙头、广东职教航母、全国知名院校”为目标定位,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5个重点专业和1个校园文化特色项目为抓手,团结实干、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内涵发展,办学水平大幅提升,育人质量明显提高,人才贡献力持续增强,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立足产业办学  创新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 广东掀起了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湛江也跨入了“大工业、大项目、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重点发展“五大五特五新”产业,并提出首先依靠“现代钢铁、现代造纸、现代石化”三大产业项目带动湛江现代工业发展。总投资逾3000亿元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项目、晨鸣冠豪大型浆纸项目等相继在湛江开工建设,带来了强劲的技能人才需求。“以服务产业经济为宗旨,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这是湛江高技的使命所在。学校积极主动对接,形成了以“服务广东产业为主体,服务湛江产业为特色”的办学布局。其中,5个重点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深入产业园企业调研,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分别与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广东茂化建集团、湛江晨鸣浆纸、广东冠豪高新等开展“宝钢班、茂化建班”等校企双制班,形成了各具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如模具制造专业形成了“内外两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形成了“五位一体、两室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专业形成了“素能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控加工专业形成了“两地一室、素能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画制作专业形成了“三引四共、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校企课程改革工作小组四个层级机构,以两个全国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专业为试点,全面铺开课程改革。一是构建了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了一体化课培养方案70份;共同开发了融合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案例项目的核心教材(工作页)45本,参与教育部共建共享网络精品课程34门;共同开发仿真软件8套、教学视频44套、试题71套、课件249套、技术资料717套。二是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按照一体化和职业场景要求,实施“2265”建设策略,即抓好硬件设施和内涵制度2大建设内容,实现“学生与员工”和“教师与主管”2种角色转变,推行6S管理,重点建设5大实训基地。新建和完善实训室30个,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显著增强。

    深化产教融合  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搭建产教融合的共享平台。学校牵头组建湛江现代制造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加入了惠州仲恺高新区职业培训联盟、全国“现代模具人才培养联盟”。通校企互通、教学互助、活动共创、文化共建,实现了“泛产教融合”。二是推广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推广“教、学、做”三合一教学理念,实施“明确任务、获取资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成果展示、评价总结”六环节一体化教学法,实现以岗导学、以岗导教、以产促教、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打造产教融合的生产中心。建立机械加工生产中心、动画创作中心、汽车维修服务中心3个生产性实习中心。通过对外承接订单、引企业入校等,实现了“产品——作品、产能——训技、学生——员工、教师——主管”的四对接。2013年机械加工生产中心与广东三向教学仪器设备公司合作开发机电一体化SX-815H竞赛设备。模具制造专业360多名学生承担该设备6大单元300多套4530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2012、2013年学生参加广东省CAD图文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2013年学生参加广东省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6名选手获得个人二等奖,入围国家集训队的选拔资格,目前正在冲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

    搭建多种平台  成就职业梦想

    一是搭建综合评价平台。通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工作能力、潜在能力”4维评价指标,按照“入学时基础素质评价、学习期间的四维评价、毕业前期技能鉴定评价”3个阶段,发挥“学生、教师、企业”3个评价主体作用,围绕“职业能力、职业素养”2条主线,实现1个“优质就业”的目的,全面开展“4321”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评价体系建设。以评价为指挥棒引领学校全面改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搭建精英成长平台。自1998年十多年来,师生多次代表广东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技冠群雄、屡获殊荣。20多名获奖技能精英基本留校任教,使“扛红旗、争第一”的竞技精神届届相传。为了打造技工精英教育新模式,学校成立由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电工维修技能竞赛广东队主教练、国家技能大师、“湛江基础教育风云人物”陈学军,以及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五名、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李壮为领军人物,由20多名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教师,以及20多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两个大师工作室——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技术能手工作室。下设4个精英班。通过“师徒结对、校企双师”以及开展班际、校际、校企同台竞赛等,以赛促教。并以冲刺全省、全国、世界技能大赛为目标,为学生成长为技能精英开辟了崭新道路,实现了技能精英由个体传承到批量培养。三是搭建专业社团平台。先后成立了“动漫摄影协会、汽车爱好协会、数控技术协会、电子技术协会、三维设计创新协会”等10多个专业社团。专业社团“寓技于乐”,主办“粤西大中专院校摄影比赛及动漫作品展”、“美丽青春校园汽车展”等品牌活动,使课堂技能与课余生活紧密结合,在快乐中增强了专业信心,提高了专业兴趣和综合素质。四是拓宽实习就业平台。两年来新增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数28个,新增校外技能实训和职业道德实践基地31个,新增顶岗实习基地17个,新增就业基地11个,向4000多名学生开通全省校企联盟招聘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月薪平均达2500元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

    创新队伍建设  提升师资水平

    实施“23458”方略,创新师资队伍建设。“2”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规划。“3”即“校培、外培、自培”三种“训师”方法。“4”即“企业实践、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教研竞赛”四个“炼师”平台。“5”即“培养、引进、竞争、激励、评价”五种手段。“8”即八定策略:按照“定培养人数、定认证标准、定具体人员、定具体计划、定考核时间、定存档材料、定管理办法、定考核细则”。五个重点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占91.1%,企业兼职教师占20%。教师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教科研成果评选获得省级奖项42人,国家奖项46人。13人获得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教练);2人获得省教研先进个人,1人获得南粤技术能手,1人获得国家技能大师称号。

    弘扬水手精神  繁荣校园文化

    学校提炼了“水手精神”作为核心文化。水手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苦干”精神,扛红旗、争第一的“敢干”精神,脚踏实地、内涵发展的“实干”精神。两年来,学校从理念系统、形象系统、环境系统、行为系统,逐渐构成具有“水手”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在精神层面,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传统,让师生尚史励志,像水手一样勇立潮头、破浪前行。在物质层面,建设“水手广场”等一批有人文意蕴、品味高雅的景观景点,VI识别系统焕然一新,环境不断优化、美化。在学生教育活动层面,践行“技于人,工于物”的新校训,要求学生苦练技能、学会做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要求学生钻研工艺,要有专业精神,规范意识,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事,培养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诚实上进、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水手”型学生乃至杰出的“技工人物”。基于水手精神,学校打造了学生精品社团和文化活动品牌,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蓝雁文学社被评为广东省技工院校优秀学生社团、广东技工院校十大影响力社团;学生辩论队荣获广东省辩论赛粤西片区之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荣获广东省二等奖。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技能节、校企同台竞赛、校企合作高端论坛、产教融合学术论坛、水手文化和企业文化大讲堂等文化盛典盛宴,更是引领粤西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潮流,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