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在云上的书包帮学生圆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云存储,其实就是将互联网上大量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它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信息。它具有的低成本、高性能、跨地域性等互联网属性可以为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教育方式创新等提供无限的空间。 

    ■王耀

    王小明今年六月在陕西省参加高考,被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但小明对此并不满意。他在想如果他能把牛顿定理学得更扎实一些,能记住离骚里最脍炙人口的那个句子,如果他在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而不是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动手做过那个化学实验,他甚至会考得更好。学习还可以更有效率,结果还能更加公平吗?

    云课堂让教育更加公平

    科技恐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云存储技术有着引领教育发展下一波浪潮的优质基因。所谓云存储,其实就是将互联网上大量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它随时随地访问和处理信息。它具有的低成本、高性能、跨地域性等互联网属性可以为教育领域的资源配置、教育方式创新等提供无限的空间。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在中国,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高校也在慕课的道路上探出先足,学堂在线、慕课网都为国内的用户量身打造。

    每一个人,只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户,就可以学习到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来自国内外顶级名校的优质课程。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一些课程还提供可靠的结课证书,已经有一些人凭借这种网络证书得到认可并找到了工作,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当云存储等高科技元素渗入到正统的教育体系,旧的教学格式将被打破,新的更加公平的教育格局将会建立。

    云课本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传统的课本其实就是一个母版的复制,一个教材母版每年复制几百万份,然后再复制四五年,然后做一点改动,继续复制。这种传统体裁的成本是巨大的,效率却是低下的。2012年全国课本用纸达63.67吨,这相当于要砍伐1200多万棵大树。另一方面,我们非常明白,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都是有差异的,而多年来却一直让各具特点的孩子使用毫无差别的课本。

    云技术的出现让因材施教不再是纸上谈兵。以美国的小学阅读教学为例,美国部分学校采用了一种“加速阅读”的软件项目。该项目将大量图书上传至云端,按照词汇量和难度,分成不同级别。学生或许在同一个年级,但测试后反映出来的学力不一样,系统就会推荐不同读物。这样一来,不同资质不同爱好的学生就能通过不同的阅读材料收获最大化的进步。

    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使用类似的云课本。通过测试分析,系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初一学完初三的内容;接受能力弱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延长学习时间;物理学科优秀的孩子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他薄弱的语文上……这就是云课本的优势,它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差异性的学习方案。

    云测验让学习更有效率

    在传统的观念里,考试代表的就是对一个人能力鉴定的一锤定音。而事实上,考试更为重大的意义应该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云测验可以弥补传统测试方式的不足。登录网上云测验系统后,它可以将每次普通的家庭作业都标准化为一次测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批改、巩固。通过对学生测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判断,并根据这些判断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次测验。假设王小明原来每天要花5个小时完成家庭作业,那么在云测验平台,他只需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因为云测试让他的学习更加主次分明,反馈更加实时,并且减少了大量自我批改的宝贵时间。2013年上线的“猿题库”等网站,目前专注于通过在线测验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舒适的交互体验并不会让我们因为长期的书面测试习惯而感到别扭。相反,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测验产品比纸质试卷更懂学生。随着移动端手机应用的推出,云测验变得触手可及,随时随地你都可以完成一次查漏补缺。

    教育的意义当然远不止是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这正是科技手段无法代替教育者的地方。云存储的介入得以让教育者们去专注于那些更为重要的事情,譬如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甚至对教育理念或运行机制的突破等。

    或许不久的将来,更多王小明的同乡们可以享受到云教育的福祉。(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