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观察回到原点,让孩子遇见最美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教育,这样才能更清晰地看见教育,看见孩子,做纯粹的教育。我认为,教育“回到原点”应把握以下几方面。

    把握“办学方向”是根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是由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办学亦如此,“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成败”,校长必须思考“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些根本性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教育使命在于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让每个学生能主动成长。因此,就学校办学而言,回到原点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些根本性问题。这样才能够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传承“学校传统”是责任。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传统,但往往因为原校长的工作调动以及新任校长的价值认同问题,可能导致学校优良传统被逐渐淡化,甚至被完全颠覆,这等于是割裂了学校发展血脉。教育回到原点就是学校要根植办学历史,办学者应当回到学校发展历史上思考教育,应当继承与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做学校历史的守卫与呵护者,并与时俱进,在坚守中不断超越,继续将学校特色和品牌发扬光大。当然,“传承”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在认真梳理学校发展轨迹中,重新审视学校文化和发展传统,与时俱进地阐释和发掘学校文化内涵,继而推陈出新。

    立足“地域特征”是关键。现实中,每一位校长都在努力追求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但必须指出的是,学校特色项目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行为,而是受到地域特征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教育回到原点是要回到“地域特征”这个教育原点上看问题,学校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其实是要求学校充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发掘自己潜在优势、丰富发展学校优势使之成为学校个性,避免人云亦云,学校要因地制宜办出自己应有的特色。

    重视“生命价值”是基石。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是引导人的心灵,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是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回到原点就是以尊重生命为教育的起点,关爱生命,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的价值,让每个孩子的生命更有质量,才是我们教育的题中之义。

    坚持“儿童立场”是核心。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厘清什么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件时,应当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回到教育的原点看问题务必清晰地知道,无论是各种检查、各种会议,还是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其焦点都是为了孩子,明确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回到原点,就是要求教育者要眼中有人,务必坚持儿童立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最中央。并且,学校在各项活动设计、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应当坚持儿童立场,站在学生的视角和立场去设计活动、创设环境,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

    尊重“个体差异”是前提。因为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乃至父母遗传基因等因素,每个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比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或队列练习时,班上可能存在个别学生身体不够协调,或者是学习要慢一些的现象,但人们习惯于想当然地认为每个学生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常常“一刀切”以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采用拿该生与其他同学作比较等激将法刺激学生,希望引起学生足够重视,认真做好动作。但可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学生理解为“挖苦、嘲笑”,却让学生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因为这一次伤害使其记忆一生,也影响了他(她)的一生。所以,就学生成长而言,教育回到原点就是要顺应学生的秉性,尊重学生个体的生命价值,尊重个性差异,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的不同。

    遵循“教育规律”是基础。“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次会议、一次教育就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要静待花开。原点即规律,教育回到原点就是要回到“教育规律”这个客观事实,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长,因为遵循“教育规律”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教育回到原点就是要从根上做教育,着眼于学生正确习惯的养成,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从源头上抓起,让每个孩子学会穿好衣、走好路、说好话、上好课、写好字……抓紧“源头起点”,就是抓住了教育的牛鼻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保证。当然,我们要提倡“家校共育”,重视家校共同体建设,更好地让学生养成习惯,让学生更好地立根固本。

    总之,办教育要回到“办学方向”“学校传统”“ 地域特征”“教育规律”等这些核心关键要素上,从而让孩子遇见更美童年。

    (作者系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市洛江区附属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