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今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到享受着这种丰富多彩娱乐生活温馨。然而,我们这些六零后小时候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情景,至今使我记忆犹新。那时候,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也算是我们奢侈的娱乐生活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我们这些小孩子们除了盼过年看看秧歌,也就是看看露天电影了。那时候乡里轮换着在各村放露天电影,放映的地点一般在村子生产队的院子。哪天轮到哪个村,人们都会早早吃过晚饭,早早聚到放映地点,翘首盼着放映员的到来。那时的放映员可是个被人们羡慕的职业,我那时就想当个放映员多好哇,可以天天看电影。当放映员来后,勤快的小青年就帮忙立银幕,安放放映机。演正片前,一般都是加演新闻简报,反映事实政治、祖国新貌等内容,然后才能演正片。附近三五里的乡亲们知道,也会赶来观看。要是赶上人多,去晚了看不到正面,就看银幕的背面,那只能是看‘看太阳从西面出来’了。遇上下雨天,一般都提前散场或改期。东北的冬天特别寒冷,人们都穿上御寒的衣帽鞋,也坚持去观看。由于通讯不发达,放电影的消息都是口口相传的,有时听说在哪个村子放映电影,我们就乐颠颠的跑去,一看没有,说是在其他村子,就马不停蹄的跑向另一个村子。要是听说哪个村子有新片子,我们都会跑出三五里去看,年龄大一点的都去过十多里去看一场电影。     当时放映的片子多是这几个方面题材,抗日的:地雷战、鸡毛信、平原枪声、三进山城等;解放战争的:渡江侦察记、红日、南征北战等;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奇袭白虎团等;还有其它的;战洪图、青松岭、春苗以及外国电影等。所有电影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个难忘的片段,一句句经典的台词,像星光闪耀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时看完电影,我们就模仿影片中人物,争着扮演剧中的角色。还记得:像手拿着木棍当爆破筒,学着王成的样子,嘴里念念有词的从墙头上跳下来;还记得:有淘气的男孩子,就拄着一个木棍,学着胡汉三的神态,大声叫喊:我胡汉三回来了,谁吃我的粮食给我吐出来;还记得:赞同别人的观点时我们伸着大拇指说:高,实在是高;还记得:我家南有个村子叫岗子,是另个县的,放映的电影和我们村的不同,如看电影《卖花姑娘》。有个朝鲜阿玛尼的台词:我今天吃了两大碗面条,剧中插曲:请买花吧,请买花吧。第二天,上学时,见到没看电影的同学就嚷嚷电影中的台词,没看的、不知剧情的同学那个眼馋。还记得:当年的八个样板戏,不是京剧就是舞剧,当时年龄小,不会欣赏京剧唱腔、韵味的以及舞蹈。一到主人公依依呀呀唱不完,就着急看故事情节,特别是像战争题材,敌人都到眼前了,还在那唱起来没完我就急得不行。再有就是主人公总出场,我就想多累呀,不划算。大了才知道,主角争都争不来,都抢着饰演的,那是表现机会。还记得:那时候电影人物形象非常格式化,但凡是尖嘴猴腮之徒一定是坏蛋;但凡浓眉大眼的肯定是好人;戴礼帽的是汉奸、特务;戴墨镜一定是流氓。还有就是好人临死前,都要慷慨陈词一番,党员的艰难地交党费,战争总以我军胜利而结束,有情人也总是终成眷属。     现在是网络年代,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看任何电影、电视剧,我只有在梦里,才和小伙伴疯跑着去看露天电影。如今闭上眼睛,想想当年奔跑在乡间的小路;想想夏日乡村夜里那四野的蛙声;想想当年看过的一串串电影名字;想想片中的正、反两面的一长串人物的名字;都会在我的眼前浮现,因为那是我的童年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上一篇:网缘     下一篇:看电视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