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引领时尚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时尚一词,大概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词汇,按字典里的解释,就是“当时的风尚”。按我个人浅显的理解,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时尚多指在服装、装饰和艺术等方面具有引领时代潮流的风尚。过去,我们只有时髦一词。按字典里的解释,时髦即“新颖时兴”。以我个人浅显的理解,时髦带有一定的前沿性、超前性和另类的特征。时尚与时髦有些近义,但两者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时尚基本上积极的健康的高雅的,而时髦在针对特定的对象时有一定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俗气的成分。有意思的是,时髦虽常常受到歧义,但在一定时间后,时髦往往成了时尚。在这种角色的递进中,有一类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流氓”。切记,这里所说的流氓,是指世俗所说的穿着打扮上“不正经的”的小青年或者叫“嬉皮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文革”时期只有黑灰蓝几种单调的颜色时,人们尤其是青年们也会本能地赶时髦。比如,当时就有一句顺口溜来形容时髦的年轻人:“吊腿裤子小白鞋,尼龙袜子露半截。”而发明这种时髦流的正是那些人所共诛的“小流氓”们。“文革”期间,有一段时间时兴穿军装。“女流氓”对军装进行了改造,将上衣的腰收了一些、裤腿改瘦了一些,女性的线条便显现出来,于是许多女青年纷纷效仿。“男流氓”在戴军帽时,特意揪起一个尖来,并且在军帽里垫了手绢,一时间,男青年戴尖顶的军帽风靡一时。当然,随之也引发了抢军帽的流氓行为。那时候,电影里的“女特务”,粉丝是最多的,因为她们烫卷发、穿旗袍、登高跟鞋,风姿绰约、容颜娇媚,非常有女人味儿。很多“码子”(当时对女流氓的称谓)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东施效颦。“文革”结束后,“流氓”们更是成为时装领域解放思想的先行者。但那时,他们的穿着被定性为“奇装异服”。最初,“男流氓”们的典型形象是留大鬓角、梳“飞机头”、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拎着单卡或双卡收录机,在大街上放着邓丽君和张帝的“靡靡之音”。一度,警察还对“奇装异服”进行了整治。男青年留长发的,要被强制剪掉;穿“鸡肠子”裤子的要进行塞酒瓶子检查,塞不进酒瓶子就要将裤腿剪开。这种做法与某些国家的宗教警察较为相似。即便如此,小青年还是前赴后继地赶了这个时髦。“喇叭裤”终于被承认且成为了时尚。与此同时,还有扭屁股跳“摇摆舞”(迪斯科),在当时都被视为有伤风化的,可是不久,“摇摆舞”就登上大雅之堂了。
    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的思想已经开始解放。有“女流氓”耐不住寂寞,夏天率先穿起又露又透的纱质衣裙,胸罩和三角裤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引来一片老人们“伤风败俗”的骂声,也引来男青年不怀好意的口哨声。而今,吊带裙、露脐装成了城市夏日的亮丽风景。女明星们更是争先恐后地“走光”、比“波”,以至于银幕上一片“波”涛汹涌。曾几何时,刺青是黑社会臭流氓的标志,而今纹身却在一些小青年中悄然流行。
   不管我们承认还是否定,“流氓”们在客观上引领了时尚和潮流。我们曾经极力反对、唾弃、阻止甚至打压的东西变成了社会的宠儿。而我们也经历了由看不惯到接受、由欣赏到加入其中的过程。那末,当初是“流氓”们的错还是我们的错?即使当下,还有许多我们看不惯的东西。其中,哪些是由于我们视觉错位和心理错位造成的误判?哪些东西会成为未来的时尚?我们很难拿捏得准。这就很值得反思了。假使我们一味武断地指摘哪一种人为“流氓”,似乎也够“流氓”了。
    顺便补充一句,有些时候,“流氓”比伪君子更高尚、更可爱。
 


 

上一篇:忆泉州     下一篇:冬日午后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