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堰塞湖"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汶川大地震,唐家山出现了堰塞湖。有同事问啥叫堰湖?我用科学家的话解释,“就是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湖泊”。此时又突发灵感,随口说道:“就是小时候玩的憋泡子。”(我们这嘎的东北话“憋”即堵的意思;“泡”发“跑”的音)同事笑道:还记着撒尿和泥的事儿呐。

    那还能记不得?小时候,家住城市的“乡村”,一排排的小平房依山而建,背靠月牙岭、面朝太子河,真格是依山傍水。下雨天,山水形成溪流绕门而过,自然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般大般的男孩子们会带着铁锹、铁铲在混浊的“小溪上”用黄泥憋起一个个“堰塞湖”,小伙伴们常常是比着憋,看谁的“堰塞湖”水域宽阔、“大坝”结实。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上游”发生溃坝,“下游”的坝也便付诸东流了。在“洪水”冲垮“堰塞湖”的景象中,我们享受着水带来的快乐。然后,我们会不厌其烦地复重着这种快乐。

    玩够了“堰塞湖”,我们还可以玩摔黄泥。就是用黄泥捏成一个盘子,然后往一个平面的石头上使劲地摔,随着“叭”地一声巨响,盘子后面露出一个大窟窿。窟窿大为赢家、窟窿小为输家,输家要为赢赔一块黄泥。然后继续摔,直摔得浑身泥水,仍陶然其中,全然不记回家挨揍的后果。

    雨停了,“堰塞湖”玩不成了,没关系。地是湿的,我们还可以玩抠字游戏,就是在用树枝或竹签在地上随意刻上几个字,再用土将字覆盖上让对方猜。猜中者,优先刻字,让对方来猜。

    天晴了,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玩“天下太平”。小伙伴各自带个锥子,在地上画一个近似于“井”字的图案,然后用力向图案的区域投掷锥子,锥子立稳,可写一个笔画,谁先画完“天下太平”四个字(共16画)就是胜利。

    童年的游戏是释放快乐的工具。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没有好天气坏天气之分的,他们的快乐是全天候的。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孩子们在游戏时自觉地恪守公平公正的规则。假使有一个伙伴有意无意地破坏了这一规则,也就是我们小时候所说的玩赖,守规的一方会据理力争,违规的一方一般会自知理亏默默地放弃主张。假使双方争执不下,他们会找来第三方评理,结果一定是违规的一方要认个借,然后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一般都比较大度,冰释前嫌、化“敌”为友的佳话是常有的。假使违规的一方拒不认错,结果一定是退出游戏,并且没人再跟你玩。童年的游戏拒绝玩赖。

   那一泓混浊的“堰塞湖”,让我难以忘怀.....

 

上一篇:灭蚊记     下一篇:十天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