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浣纱浣出了千古爱恨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西施浣纱浣出了千古爱恨      

                   秦晓晓/文

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又称西子的西施? “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 (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古代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一个浣纱的女子,一个浣着单纯快乐的女子。粉面桃花别样红,路人侧目个个惊。

相传她在河边浣纱时,清粼粼的河水,像躺着的一面巨大镜子,映照着俊俏无比的身影,水中的鱼儿被吸引了,看得发呆,忘了游泳,渐渐沉入水底。

沉鱼从此是颂赞西施的名字,浣纱女从此是对西施亲切的称谓,毁誉任人评说。只是从此“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全唐诗》)


 

有人说西施,以身许国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勾践东山再起使用“美人计”的主角,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情操;有人说西施,迷惑吴王,是红颜祸水,不过有道是:“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现代有人慷慨激昂地陈词贬损,说西施与妓女无异……

 

西施默默,依旧樱嘴巧笑,大脚翩翩歌舞。只有她自己内心最清楚不过,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子,才没有那么伟大,你也不要有那么伟大,你就是一个纯纯的浣纱女啊!你没有那样的高度,也断没有那么下贱。你就是一个想得简简单单而美好的女孩。但,你是为了爱,少女痴情的那份爱。忍辱负重为了心中蹁跹少年郎,浣纱浣出了千古爱恨。

 

那年勾践回国后,励精图志,一心要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虽胸怀大志,但异常好色,此时,想出“美人计”的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做人质三年的范蠡。
  

范蠡被越王勾践派往民间寻觅美女,千挑细选出了西施和郑旦两位绝世娇美的女子。可是,那回眸交错的一瞬,天生丽质的西施连同那份清水濯洗过的纯真,怦然打动了范蠡;西施又怎不会为年少英雄、气概不凡的将军一见倾心呢?!
    可是,一向机智冷静过人的范蠡,国破家亡时,大丈夫怎可儿女情长?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强压抑内心的感情,带着西施和郑旦赶回京都。
   

苦学勤练歌舞、礼仪,过了三年,西施和郑旦终于才艺俱佳了,勾践喜滋滋地把她们送往了吴国。好色的吴王自然欢喜十分,对她们宠幸有加。郑旦失宠郁郁而终时,唯一的“美人计”主角西施越来越受夫差宠爱。
    

好像没记载,因为没有谁在意一个民间小女子内心的情感,她为国牺牲似乎理所当然。西施从小身子薄,胸口疼痛的毛病更加厉害了,尽管吴王百般宠爱。谁看得见她病发时,皱着眉头的忧伤,捂着胸口的痛苦?还是楚楚动人的姿势,人们取名叫“西施捧心”,可是西施真正的痛楚谁能怜?!西施的泪流成河,浣纱石,浣沙滩,浣千古爱恨。
   

最终,吴王夫差没能熬过“美人关”,吴国亡了;越王勾贱复国报仇,赢了。权谋政治,从来就不计道德,只以成败论英雄。女人逃不过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的命运,纵使是无辜的绝色美女。凭什么?不凭什么。因为你是女人。
   

尽管后来对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来版本不同。 一是沉海说。传说勾践灭吴后,其夫人偷偷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她身上,沉入大海;一是落水说。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一是被杀说。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入扬子江心。还有最后一说是隐居说。这种说法十分风行,这也是我最希望的,吴亡后,善终是众人祈愿的,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
    

西施浣纱浣出的千古爱恨,千年万年在人们心头却永远挥之不去……

 

 

上一篇:故乡的荷     下一篇:要问是劫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