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然的奇才曼殊大师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凄然的奇才曼殊大师

      秦晓晓\文

你的文字,关于你的文字,不是只为纪念,不是与悲喜无关。只是,我此刻,安静地走进你的故事,不安静地写着自己的心情。怪只怪你“蚌病成珠”的忧伤之美,太美,太凄然的凄美!你站在记忆的极处成一抹清浅的耸立……

走近你,知你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内贪腐,外侵凌,还有你的离奇身世,饱受宗族歧视、不知母爱亲情为何物,“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流浪生涯,何其苦。此刻,谁不会痛彻心扉的冰凉?!

不要痕迹,不要重量,你径自坠入心间来,便懂得了你始终在“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行而“洁其道而秽其迹”,风流,骨子里却全是清流;文而“清其质而浊其义”,多情,诗文全是艳骨难收,心境却是皈依禅而悦。你以极其孤寂的姿态放逐自己在红尘陌上,庙宇世俗,激情枯顿又逢春,苦闷彷徨又祈望,且走,且退,且坚,且柔。

一边执著,一边逃逸,纠结痴缠。这就是你,一位浓得化不开,集才和情一身的情僧、诗僧、画僧、译僧、革命僧,一位半僧半俗,一生秋寒染冬冷,春开一树,流年安放何处的苏曼殊。

“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绮语、软语、痛语、怨语,由人泪出由人疼。曼殊的小说可以说全是爱情为主题,至高无上的爱,“爱就够了,我们还要什么?”唯美凄情的爱,“爱的深处就是忧伤”,就是毁灭。曼殊的“以情绝情,在爱中涅槃”,表达了一种“人间不能有爱,也不能没有爱”宗教式的爱情观。

他以和日本女子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虽为文言文,但蕴涵浓郁的诗情,具有现代的意识,是小说旧而新的枢纽,被人们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文字感慨阴阳永隔的爱恋苦,引得痴情男女泪滂沱。陆续问世的《天涯红泪记》、《焚剑记》、《绛纱记》、《碎簪记》、《非梦记》,加上《断鸿零雁记》,合称“六记”,满是情是爱,多情总比无情苦,一寸痛来寸寸痛。

曼殊少年时期心爱的菊子,为了不能的情,如菊花般萎谢,化作江河的一朵白浪花。谁是谁眉宇的那抹愁?谁是谁眼角的那滴泪?从此,曼殊心灰了,意冷了,万念不再有,化作灰烬去,回到广州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漂泊的一生,从此也曾流连青楼,但他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坎坎坷坷,来来去去,曼殊对艺妓百助枫子倒是真情款款,心弦被拨动了。可,他和百助枫子同床共枕一夜,相安无事。百助枫子不得其解,问:“大师和我究竟如何?”答:“我怕达到沸点也!”也许如《金刚经》中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曼殊与百助枫子是前生情缘未了。

百助枫子也许为了成全曼殊大师的比丘身份,悄悄离开。多情的曼殊啊!痛苦不堪的曼殊。我想起了似曾相识的一个人,“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不知道曼殊认不认识?沉沦的曼殊不可终日,耗尽自己才是日子。然,等百助枫子再寄来安慰时,春风不是暖,皈依不是凉。

渴望真爱,真性情的他,又逃避激情,遏制燃烧,灵与肉之间最热切的呼应在他这里被利剑割断,干干净净、残残忍忍,又戚戚然然。曼殊似乎洒脱地说,“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忧。”同仁好像懂他地说,“曼殊本是多情种,一领袈裟锁火焰。”也许情僧向圣僧在升华……

“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苏曼殊生逢国家危难时,他很清楚,也很清醒,只有挽救苦难的祖国,才能度众生出水火深处。曼殊从日本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弃学回国,结识了陈仲甫(陈独秀)等革命志士,受到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他披着袈裟将国家兴亡负于己任。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时常为故国河山破碎而感伤。虽然他极力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但一直欣赏和拥护清王朝的辜鸿铭,这就是黑白分明的苏曼殊。

      “清白”一词是大家对曼殊的公认,孙中山先生以“率直”冠之;章太炎更以“厉高节,抗浮云”赞之,素有众人的“革命和尚”之誉。苏曼殊是一个亦僧亦俗,一个亦侠亦儒,一个“以情求道”的革命者和文学家。

素有“爱国诗僧”的苏曼殊,刊落风华的诗歌,总有一种忧郁美;“无师自通”的绘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运笔涂彩,总是一种自创的风格;鲜为世人称道,语言凝炼,节奏感强,悱恻缠婉的西洋文学翻译,他是向中国介绍拜伦、雪莱诗作的第一人;耿直为人,孤芳自赏,尤傲视权贵,弃哗众取宠,超然物外。“知己”刘三(刘季平)将其堪比晋代天才顾恺之,称曼殊为“擅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好友柳亚子称其“誉世公认的天才”。

“以情求道”不怕牺牲,做革命的僧,“以情绝情,在爱中涅槃”寻求中庸的和解。后来,革命失败,朋辈凋零,同志反目,友人变节,倍感惨然、愀然、怃然。至情至性的曼殊对世界的残酷与阴暗茫然无措,“厌世之念顿起,以求速死”。1918年,热爱自由,追求浪漫,情义为重,崇尚革命的曼殊破坏不了世界,只有来破坏自己了,于是,他暴饮暴食终致疾,凄凄戚戚自感伤。人云:曼殊对性欲的控制力堪称天下第一,对食欲的控制力则堪称天下倒数第一。

曼殊仅仅允自己一个短短的35年红尘之孤旅,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在最后的一行字里,离世;留下历史,凭人说。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江南水乡,自然界的秋尽了,冬却是暖着的,好美的艳阳,好温暖的世界。我想来生做一棵树,也祈愿曼殊大师来生也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